3月28日,缅甸遭遇7.9级地震,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截至当地时间4月2日下午1点45分,强震已造成2886人死亡、4639人受伤,另有373人失踪。作为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中国迅速组织救援力量和物资驰援缅甸,充分展现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中国救援队在地震发生后不久便携带专业设备迅速抵达灾区开展救援工作,感谢中国救援队作出的巨大贡献,给缅甸人民带来了极大鼓舞。"缅甸红十字会主席苗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受灾地区现场安全原因,救援组织在物资分发等后勤协调方面遇到很大困难,用于挖掘、破拆的重型机械尤为短缺。震区持续的高温天气可能加剧人员中暑,这也进一步增加了救援难度。

在如此严峻的情形下,中国第一时间提供全方位援助,与缅甸共克难关。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介绍,中国政府对缅甸援助的第二批抗震救灾物资预计于4月3日上午启运,包括800个帐篷、2000张毛毯、3000箱饼干、2000箱矿泉水等急需物资,计划以包机方式运往缅甸。此前,中国的第一批救援物资已在4月1日运抵内比都附近,并陆续分发到灾民手中。同时,中国已有近30支救援队共计约500余名救援队员在缅甸开展救援工作,是派出救援队数量和人数最多的国家。救援人员一抵达,便以"决不放弃每一个生命"的信念,分秒不停地开展搜救工作。

正是因为这份信念,奇迹仍在不断上演。当地时间4月2日下午5点40分许,在曼德勒金色乡村酒店救援点,中国救援队(以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为主要骨干的一支救援队)与由中国军队参与组派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密切协作,成功救出一名被困男性。这名幸存者为酒店员工,已被困超过120个小时,被救出时生命体征良好。香港特区政府救援队、深圳公益救援队也参与了这次艰难的联合救援行动。这已是中国的救援队伍驰援缅甸以来成功救出的第9名幸存者。

正在震中曼德勒灾区开展搜救的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通过无人机照明方式,为夜间救援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光源支持。据介绍,救援工作中使用的系留无人机通过系留线缆传输的地面电源作为动力来源,代替传统的锂电池,其最大优势是具备长时间的滞空悬停能力。这种无人机在夜间使用时,可进行空中定点悬停,实现不间断地长时间照明,亮度高、覆盖范围广、环境适应能力强,而且可以快速部署响应,为救援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还表示,将随后进行灾区消杀工作,防止灾后疫情的发生和蔓延,全面保障灾区人民的健康安全。

4月1日,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公参曹静会见苗纽,转交中国红十字会向缅方提供的150万元人民币现汇援助。在会见中,中方对缅政府和人民因强震遭受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表示诚挚慰问。中缅是友好邻邦和胞波兄弟,地震发生后,主席向缅甸领导人致慰问电,体现了中国对缅甸人民的深切关怀。对于中国的及时援助,缅甸方面表达了诚挚谢意。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新闻小组组长佐敏吞表示,非常感谢在这一困难时期向缅甸提供帮助、同情和支持的组织和国家。

此次中国对缅甸地震灾区的全方位援助,不仅体现了中缅两国的深厚友谊,也为国际社会树立了邻国互助的典范。灾难无情人有情,中缅两国人民的友谊之桥在共同抗击自然灾害的过程中必将更加牢固,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缅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