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南大学一则招聘公告在网络引发热议:该校总务处膳食管理办公室管理岗竟要求博士学历,专业涵盖食品、营养、烹饪等方向。这一消息瞬间点燃舆论,网友纷纷质疑 "食堂管理也要卷学历?""博士去炒菜是不是浪费人才?"

据校方回应,该岗位属学校正式管理岗,核心职责是食堂全链条监管与质量提升,并非一线厨师岗。工作人员特别澄清,"烹饪" 要求并非指日常炒菜,而是希望应聘者具备餐饮运营经验或厨师证,以便更好地制定标准化流程、优化菜品结构。该岗位科员级年薪约 18 万元,博士或五年以上经验者可优先入编,这在南京地区颇具竞争力。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招聘并非个例。近年来清华、浙大等高校均推动后勤管理专业化改革,东南大学 2023 年就曾引入食品科学团队优化食堂营养配餐。校方表示,博士学历能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营养配餐研究等提供专业支撑,符合高校后勤从 "饱腹服务" 向 "科学膳食 + 文化育人" 升级的需求。

争议背后,折射出博士就业市场的新变化。2025 年全国博士毕业生预计超 15 万,就业向高校管理、国企研发等领域延伸。食品科学博士在食品安全监管、营养服务等领域的就业优势明显,此次岗位恰好匹配其专业方向。有支持者认为,高学历人才引入能提升食堂管理的科学性,例如通过数据分析优化供应链、开展学生营养教育等。

不过,仍有网友调侃 "学历内卷到食堂",担忧过度强调学历可能忽视实践能力。对此,校方强调会综合考察专业匹配度与实操经验,并非单纯 "唯学历"。这场讨论或许预示着高校后勤管理的新趋势 -- 当 "吃饭" 不再是简单的民生问题,专业化、科学化的管理升级已悄然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