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已经到7月27号了,距离7月20号入伏已经过去七天,初伏正悄然过半。我们都知道,初伏和末伏固定为10天,所以初伏只剩下两天天时间了。初伏之后,中伏即将登场,今年中伏何时到来,又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初伏的入伏时间遵循"夏至三庚"的规则,即夏至节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入伏之日。由于庚日每十天出现一次,当夏至后第四个庚日来临,初伏结束,中伏开启。

今年夏至日是6月21号,夏至三庚日在7月20号,这意味着初伏在7月29号结束。那么,7月30号就是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也就是中伏开始的日子。今年7月30号进入中伏,那中伏会持续多久呢?是10天还是20天?

中伏作为三伏天的第二个阶段,与初伏和末伏不同,其天数有10天和20天两种情况。中伏为10天,当年三伏天共30天;中伏为20天,当年三伏天则长达40天。所以,三伏天的总时长取决于中伏的天数。

中伏天数的确定有其讲究,关键在于夏至第五庚日与立秋的时间关系。若第五庚日在立秋前到来,中伏会经历两个庚日,时长为20天;若第五庚日在立秋后到来,中伏则只有10天。这是因为末伏入伏时间是立秋后第一个庚日,立秋前出现第五个庚日,末伏要等第六个庚日;立秋后出现第五个庚日,此为末伏入节之日。

按照上述规则,今年中伏从7月30号入伏,到8月8号结束。立秋在8月7号,而第五个庚日在8月9号到来,所以今年中伏仅有10天。值得一提的是,近十年来,每年中伏都是20天,今年的中伏堪称近十年最短。

中伏时间缩短,三伏天仅30天,初伏过后还会热多久?这是大家关心的问题,让我们听听老祖宗留下的农谚怎么说。

"中伏短又早,出伏凉飕飕;中伏晚又长,出伏热得狂"。这句农谚表明,当中伏入伏时间晚且持续时间长时,三伏天炎热时段推迟,即便出伏进入秋季,天气仍会酷热,秋老虎也会格外凶猛。今年中伏来得晚且时间短,不过按照农谚逻辑,由于中伏入伏时间晚,出伏后可能还会热上一段时间,大家仍需做好防暑和应对秋老虎的准备。

中伏雨堵门,寡妇忙嫁人,是什么意思?

不少人看到这句俗语了,都会以为是中伏节气的时候,如果第一天就下雨,这样就不是一个好预兆,寡妇们就要忙着嫁人了,所以就认为中伏期间不宜下雨。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所谓的"中伏雨堵门",并不是说进入中伏这天下雨不好,而是说在中伏节气期间的雨水太大,太多了不是好事,这样农民就要遭殃了,尤其是寡妇们。

其实有过农业种植经验的人都是比较清楚的,在三伏天降雨是有好处的,特别是在中伏期间降雨,这样对农作物反而还有利。

三伏天可以分为头伏、中伏和末伏,其中前面也说了,三伏天中"中伏"是最为炎热的。并且它的天数还普遍比较长,多数的年份都是20天,只有极少数年份是10天,像近些年的三伏天中伏就都是20天。

而中伏期间本来就天气很闷热,阳光也很毒辣,日照的时间也比较长,农作物生长也迎来了黄金期,都会快速的生长。而农作物的生长除了要光照、温度和营养以外,还需要水分。

因此在这个时候如果降雨,这样土壤湿润了,气温也不会太高,自然对农作物的生长是既有利的。这也是农民愿意看到的,因为降雨也同时会带来降温,人也会感觉舒服一些。

那为什么说"中伏雨堵门,寡妇忙嫁人"呢?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降雨说的是适量,而过量的降雨就不是好事情了。

从这句农谚来看"雨堵门"肯定是形容雨水很大了,都已经快要涌入到家门口来了,其形容的就是出现了特大的降雨,都已经快成为洪水了。

要知道在以前寡妇的日子是过得很艰难了,她们家里没有男人,缺少一个能干力气活的人。如果在中伏期间下大雨的话,那就容易出现大的洪涝灾害,这样不仅会导致农作物倒伏、受灾严重,甚至会颗粒无收。

有可能在一些山区还会引发山洪等,这样就会冲毁农田,毁坏房屋。无论哪一件事对于寡妇来说都是十分棘手的,而他们要想日子好过,就要改嫁找个靠谱的男人做依靠,所以才有了"寡妇忙嫁人"的说法。

其实古人的这句俗语虽然是经验之谈,但也是有些依据的。一般中伏如果出现大的降雨,就预示着后面的雨水很多,同时还容易出现大的灾害。毕竟中伏对应的是24节气中的大暑,而在大暑节气期间的天气特点就是雷阵雨最多的时节。

这是是因为在大暑节气期间主要是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而此时是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还容易出现暴雨、台风等极端恶劣天气。

因此古人这句农谚也是起到警醒作用,提醒我们要关注此时的天气变化,及早做好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