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这一天,菲律宾全国法定假期,各大城市的投票站门前排起了长队。6点刚过,数以千万计的选民,带着 、纸质选票、还有家乡的祈愿,在烈日下涌进学校和政府机构。全岛超过1.8万个公职岗位将迎来新一轮洗牌,这份权力清单上最受关注的焦点,就是杜特尔特家族和马科斯家族的"胜负手"。两个十余年扳手腕不断的政治家族,将在这场中期选举中,决定谁能攀上权力巅峰,谁会掉队出局。

菲律宾的中期选举制度十分独特。共24席的参议院,本轮需改选12位议员;众议院317个议员则全部重选。除此之外,数千个市长、省长、地方议会议员岗位,与全国数百个重要市镇行政首长也一并更替。在马尼拉和宿雾两大都会,警察全天候巡逻,多个投票站增加安保,以防意外干扰。菲律宾选举总是充满不确定性,而今年注定更为激烈--这不仅仅是党派的竞争,更是两个家族命运的决断时刻。

这一次,现任总统小马科斯与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的对峙成为最大看点。一旦莎拉阵营拿下至少9席参议员,她所面临的弹劾案就有望终止。对于小马科斯来说,这相当于最大威胁暂时消除。截至5月初,小马科斯处于不利地位,其家族内部裂痕也在持续扩大。亲姐姐伊梅·马科斯(Imee Marcos)公开倒向莎拉一边,成为整个局势的转折点。为了保住自己的家族利益,伊梅与老对手联手,打破菲政坛原有格局。此前传言小马科斯极力扶持长子桑德罗·马科斯上位,牺牲的是伊梅的儿子马修。马科斯家族因内斗 ,草根选民反应强烈。

经济压力让中下层民众怨气沸腾。数据显示,2024年菲律宾饥饿率已升至27.2%,创下近年来新高。约五分之一家庭难以三餐温饱。与此同时,菲律宾政府斥资55.8亿美元向美国采购20架F-16战机的消息传出,让不少选民愤懑不平。有媒体评论,如果这笔资金用来购买粮食,可帮助所有贫困家庭一年不挨饿。当选民口袋越来越空、物价涨幅居高不下时,普通人的愤怒便汇成选票上的十字,写进了政治版图的博弈之中。

南海争端、国内安全事件不断,影响着菲律宾各界情绪走向。社会舆论注意到,随着小马科斯政府与美关系进一步靠拢,部分合作项目引发利益集团分化,亲中与亲美阵营的较量日益明显。与过去相比,这场选举更加聚焦现实生计问题而非意识形态对抗。执政团队曾频繁强调国家安全威胁,而选民眼里更关心饭碗与生活。

选战进入关键几天,马尼拉大学政治研究院民调披露:截至5月10日,小马科斯个人支持率跌破25%,而莎拉的支持率则逼近60%。选票之外,杜特尔特本人因正在海牙接受法律程序,被隔离于舆论场外,却也影响了支持者的凝聚和行动方式。但在南方棉兰佬、北部伊洛伊洛等地,杜特尔特家族的影响依然根深蒂固,大半省长、市长表态支持莎拉。从阵地来看,马科斯家族主要依靠马尼拉和伊罗戈斯地区的传统票仓,面对逐渐流失的人心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选举当日,全国万余投票站运转紧张,电信运营商临时加派维护人员确保网络畅通。菲国家选举委员会宣布,截至傍晚5点,整体投票率达到78%以上,是历届中期选举的新高纪录。当地时间19时30分,第一批非正式出口民调结果显示,多数关键选区莎拉团队领先,但最终结果仍需等待正式唱票。

此次中期换届,不仅意味着菲律宾国内政治板块的重组,还会影响未来数年该国在南海、安全、经贸等重大议题上的战略倾向。无论胜败,选后形势极可能重新洗牌。若莎拉阵营巩固优势,将直接影响2028年总统选战格局,并对东盟内部力量对比带来连锁反应。倘若马科斯家族逆转获胜,则将在短期内高度集中权力,很可能加强对政见异己的清查和管控。

5月12日的菲律宾,一纸选票承载着数千万个家庭的希望,也为区域格局增添新的变量。选举还未尘埃落定,真实的较量早已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