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在第294位,一年的收入超过了419亿元,在四川这个农牧业大企业很多的地方显得特别显眼,尤其是跟新希望、通威这些老牌子的企业相比,德康的崛起方式更加不一样。

1992年王德根在电子科技大学上学的时候,听到新希望的创业故事,心里有了想法,就决定不选稳定的工作,而是去搞农牧行业,他借了4万块钱,在老家卖饲料,想办法改进运输和客户管理,半年时间就把每个月的销售额做到了110万,这种一开始创业时的冲劲,为他后来掌控整个产业链埋下了伏笔。

1999年王德根当上饲料公司总经理的时候,拿了每月2280元的工资,带着企业把月销量从2000吨做到了万吨,2003年他升职为华西希望集团副总裁,觉得只做单个环节没法应对行业的起起伏伏,2005年他成立了德康集团,开始打造一个包含种猪、饲料、养殖、屠宰、冷链的完整产业链。

多数企业都被猪周期的价格波动搞得很难受,德康的饲料板块给养殖业务提供了成本上的缓冲,而养殖环节又反过来提升了原料的议价能力,这样的设计让毛利率比同行高出一大截,2024年刚上市就做到了营收224.6亿元,净利润也达到了42亿元。

跟新希望这样的大公司相比,德康更愿意在产业链上做深做透,而不是四处铺开摊子。它在香港上市以后加快了在全国的布局,在十三个省份建了一百四十多家子公司。不过打造食品品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就像新希望在肉制品行业干了二十年,还是没法跟双汇比肩,德康也需要不断砸钱,可能得投入好几个亿才能让市场听到自己的声音。

从做饲料生意的到成为农业大企业的老板,王德根花了三十年的时间,证明了农业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虽然食品行业竞争很厉害,但德康已经用全产业链的方式打破了传统农业的一些限制,这种在农业领域不断尝试和拓展的努力,还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