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16号台风塔巴消失之后,我国发布新一轮预警,在9月结束前,还有3~4个热带低压或台风生成,可能有影响我国的,其中17号台风米娜,18号台风桦加沙部分数据显示,有可能先后发展出来,这说明秋台风的爆发还没结束,那到底什么时候来?

我国预警:17号台风米娜或快生成

目前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扰动活动较为显著,且持续发展中,但各大气象机构之间的预测分歧较大,尤其是EC和GFS两大模式存在明显差异。

日本气象机构已调整其预测,不再支持西北太平洋中部低压系统的发展;而EC模式仍维持原有观点,认为该系统在副热带高压的压制下难以增强。目前来看,只有GFS模式支持该扰动进一步发展,但其预测也存在较大波动,并且其模拟路径对我国有一定暗示性。另一个需要关注的区域是南太平洋附近,其发展也可能对大气环流产生影响。

GFS最初预测显示,大约在13日前后可能有一个台风生成,并向偏西方向移动。如果预测准确,这可能是今年的第17号台风"米娜"。其路径可能趋向菲律宾或越南,对我国无直接影响。随后,GFS还预测17日左右南海将有新台风生成,并向越南方向移动,同样对我国影响较小。

今年第1个超强台风,瞄准福建、浙江?

如果上述系统如期发展,根据GFS预测,后续可能在西北太平洋形成第18号台风"桦加沙"。这个台风可能呈现爆发性增强,先西行而后在23日前后达到强度巅峰,中心气压可能低至929 hPa,有机会成为今年首个超强台风。

这个台风的预测路径在我国东部和日本附近摆动,最新模拟显示其可能趋向我国福建、台湾和浙江沿海。如果接近,其外围风圈可能极为强劲,需保持密切关注。不过目前预测不确定性仍大,路径和强度还存在调整空间。

秋台风波动性大,新一轮暴雨先后下3天

我国气象部门也指出,15日之后台风生成概率增大,但具体哪个系统会发展为主台风,仍需进一步观察。秋季台风本身波动较大,但一旦发展,往往具备快速增强的条件--目前西北太平洋海温大多处于30℃左右,远高于台风发展所需的26℃阈值,能量供应充足。

然而,今年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多次抑制了台风胚胎的发展,导致很多系统未能显著增强,至今尚未出现超强台风。因此,如果此次GFS的预测准确,这可能是今年首个超强台风,但其演变仍存在变数。

中央气象台9月10日18时发布暴雨预警

预计,9月10日20时至11日20时,河南大部、陕西南部、四川盆地中西部、湖北中北部、安徽西部、浙江南部、福建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河南中部、四川盆地西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100~18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雨量20~50毫米,局地可超过6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