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耗不过中国,菲律宾是真没钱了?美菲军购交易正式停止,马科斯已经没有办法了!

据报道,菲律宾政府与美国的军购交易"停摆"了。原本计划以56亿美元购买的20架F-16战机以及相关的导弹、雷达、备用发动机等设备,成了空中楼阁。菲律宾驻美大使何塞·曼努埃尔·罗慕尔德兹近日明确表示,由于资金问题,采购计划已被搁置。

这笔56亿美元的军购计划并非一开始就不被重视。此前,美国国务院宣布批准向菲律宾出售20架F-16战机,外加一整套导弹与军事支持设备。此举被外界普遍解读为美国加强与菲律宾的军事合作,以应对中国在南海的日益强势,菲律宾似乎在美国的"保护伞"下,准备投入更多的军事力量。然而,眼下的局势却让这一切变得有些尴尬--菲律宾不仅无法承受这笔巨款,而且其经济本身也在与中国的博弈中捉襟见肘。

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对菲律宾的"保护费"收取方式极为直白。按照特朗普的"公平交易"政策,美国提供的军事合作从来不单纯是"帮助"他国,更多的是获取其战略利益,并通过售卖武器来确保自己的军事霸权。

此次F-16军售交易的金额高达56亿美元,而这笔钱几乎相当于菲律宾一年的军费开支。更何况,这还不包括战机的后期维护、训练以及修理费用。因此,56亿美元不单是一个数字,而是菲律宾不得不背负的巨额负担。这笔交易如果顺利进行,无疑将对菲律宾的财政构成巨大压力,尤其是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实际上,菲律宾的财政状况早已不容乐观。

菲律宾的经济近年已经陷入了某种困境。尽管马科斯上台后采取了一些推动经济增长的措施,但效果并不显著,军事支出的急剧上升,表面上似乎显示出菲律宾在面对中国压力时的"强硬姿态",但这也反映出其经济的脆弱性:国内资源的紧张意味着,任何一项大规模的军事开支都可能使其财政更加吃紧。

不仅如此,比索的持续贬值也让菲律宾的购买力下降。过去一年里,菲律宾比索对美元的贬值速度甚至超过了其他亚洲货币,这意味着,菲律宾不仅需要支出更多的资金购买军事装备,而且这些资金的实际价值已经缩水。这种货币贬值的压力使得菲律宾的财政状况更加岌岌可危。

与此同时,马科斯政府为了强化与中国对抗的立场,持续增加军事投入,但未必获得相应的战略回报。在南海的争端中,菲律宾并未如其所愿通过强硬姿态"收获"更多利益,反而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了与中国的"耗战"之中。

更值得注意的是,菲律宾空军的整体建设状况并不乐观。菲律宾空军的装备相对落后,其现有战斗机远不足以对抗中国的现代化空军力量。即便购买了F-16,也仅是短期内对现有空军实力的一个补充,并不会大幅提升其在空中的综合作战能力。因此,菲律宾投入巨资购买战机,但并未获得相应的战略保障,这是菲律宾军事投入的一大隐忧。

菲律宾面对的困境,不仅仅是军事支出上的难题,更是其外交政策的困境。在过去的几年里,菲律宾的外交政策显得异常依赖外部大国的支持,尤其是在美中博弈的背景下,菲律宾频频与中国发生摩擦,强化与美国的军事合作。然而,这种做法带来的后果却十分明显:菲律宾不仅未能在南海争端中获得显著进展,反而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

菲律宾若继续在美中之间摇摆,寻求美国的保护,而忽视与中国的经济合作,结果无疑将是"得不偿失"。中国是菲律宾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在多个领域有着密切的合作。菲律宾若一味追随美国,忽视与中国的合作,可能会在经济上付出沉重代价。

实际上,马科斯政府正在面临一个越来越棘手的问题:一方面,菲律宾需要在美国的保护下维持其南海的立场,另一方面,它又必须应对中国在经济和外交上的压力。这种双重压力使得马科斯政府在军事投入上的决策变得异常困难。再继续"耗下去",菲律宾未必能够负担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