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给稀土?美高官提出三个损招,不让中国航班来美国?狠到连特朗普都不敢回复
据报道,美国国会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共和党议员约翰·穆勒纳尔提出了一项让人瞠目结舌的"外交提议",甚至可以说是一场政治闹剧。他在致特朗普总统的信中提到,若中国不向美国供应稀土,应该考虑限制或暂停中国航空公司在美国及其盟国的着陆权。除此之外,还要审查对中国销售以及维护的出口管制政策,而第三个招数,便是与盟友一起限制中国航空领域的对外投资!换句话说,他要求将中国的民航自由作为政治筹码,企图通过限制航班来逼迫中国在稀土供应问题上做出妥协。
要知道,稀土资源是现代科技产业的命脉,尤其在高科技、军事装备、绿色能源等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美国与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摩擦,也早已超越了简单的贸易问题,进入了战略竞争的层面。中国对稀土的控制,已经成为中美博弈中最为敏感的环节之一。穆勒纳尔显然看到了这一点,决定以一种空前的方式来施加压力--通过控制中美航班的着陆权来逼迫中国让步。
不管如何,这种将稀土供应和民用航班挂钩的提议,简直是一种疯狂的逻辑飞跃。将国家间的矿产资源争夺与公民的旅行自由联系在一起,这无疑是一场典型的"政治勒索"。穆勒纳尔显然在想,用制约中国航班的方式,给中方施加"明确信号",以迫使中国对稀土问题做出让步。他可能认为,美国在全球航空枢纽中的地位以及与盟国的关系,能为他赢得这一举措的支持。
然而,这种思维完全停留在过时的"美国中心论"上,忽视了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的双向依存关系。在如今的国际社会中,中美两国不仅在经济、贸易领域存在深刻的依赖关系,民间交流、人员往来也早已成为两国人民之间重要的纽带。穆勒纳尔的提议不仅不现实,还将极大伤害美国自身的利益。
穆勒纳尔的建议,表面上看是对中国施加压力,实则是对美国自身经济的巨大损害。首先,美国的服务行业,包括旅游业、教育行业、零售业等,极度依赖中国的消费者、留学生及商务人士。如果美国限制中国航空公司着陆,意味着中美之间的人员往来将大幅减少。中国游客、留学生及商务代表团的流动性下降,将直接影响到美国的经济。
再者,美国航空业的命运也和中美航班的运作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疫情缓解及国际旅行逐步恢复,中美航班的班次已经有所恢复,但依然远远不足以填补失去的市场份额。穆勒纳尔提议的措施,显然会进一步破坏这一微妙的平衡,带来更多的经济波动。如果美国政府真采纳这一提议,不仅会推高票价,还将带来更高的运输成本,航空公司在收益上也将受到直接影响。
此外,美国一直自诩为"自由世界的领袖",宣传自己是全球规则的捍卫者。但是,若真按照穆勒纳尔的提议来执行,这种自诩就将不攻自破。无论是从国际法的角度,还是从国际公约的层面,单方面撕毁协议和压制民间交流,都是美国在全球舞台上的自杀行为。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全球大国,美国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全球关注。如果美国真的采取这种闭关锁国的政策,必然会在国际上招致强烈的反弹,甚至会丧失其在全球事务中的领导地位。
穆勒纳尔的提议,也暴露了美国政界部分人对于国际秩序的理解存在重大误区。事实上,任何形式的单边主义和威胁都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反而可能加剧国家间的对立,陷入更深的恶性循环。试图通过威胁、压迫等手段来解决复杂的资源和贸易争端,最终只会让世界看清美国无法应对多极化世界格局的现实。
当然,穆勒纳尔并没有预见到中国可能的反制措施。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早已在稀土产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美国及其盟国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不仅仅是量的层面,更多的是技术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中国在稀土分离、加工、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领先优势,正是美国试图削弱其地位的根本障碍。
如果美国真的采取限制中国航空公司着陆等极限措施,势必会引发中国的反制。中国不仅可以进一步收紧稀土出口,甚至可以将这一"武器"转化为更大的外交筹码。此外,中国也可以通过更加精准的经济手段,进一步打击美国在其他领域的利益,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给美国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
最根本的问题在于,穆勒纳尔和类似的政治人物真正关心的并不是如何解决中美之间的战略分歧,而是如何通过一场政治秀来巩固自己的选民基础和政治影响力。此类行为无非是在为即将到来的选举造势,而不是为美国的国家利益着想。在这种背景下,穆勒纳尔的提议充其量只是一场政治闹剧,最终损害的,只有普通美国民众和企业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