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马三国出手后,泰柬两国终于在800多公里长的边境上实现停火,而双方后续沟通的进行,不仅会决定两国能否恢复边境秩序的稳定,也将对泰国政局造成影响。
【泰柬两国终于在800多公里长的边境上实现停火】
泰国军方消息称,柬泰两国军队已经在边境所有地区实现停火,为这场持续了约5天的地区冲突画上了一个休止符。而按照泰媒的说法,两军的激战一直持续到了停火前10分钟。
在两国军队正式停火前几个小时,泰国代总理普坦与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在马来西亚布城举行了自此轮冲突爆发后的首次会谈。
此次会谈由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与美国共同主办,中国也深度参与其中,所以在现场可以看到中美两国驻马大使的身影。
根据此轮谈判中达成的协议,在实现边境停火约7个小时后,柬泰两军将进行一场非正式会谈。再往后则是一次由马来西亚主持的国防官员会谈,以及8月上旬的两国"边界事务总委员会"会议。
【在实现边境停火后,双方还要进行多轮磋商】
因此,现在的停火只是双方为结束此次边境冲突迈出的第一步,双方后续的沟通与交流,将是局势发展的关键。
当然,从此次双方能够在不到3个小时的会谈之中,达成停火来看,双方后续再次爆发冲突的可能性不高。
首先,泰柬两国都清楚,自己无法完全通过武力手段,来解决领土争端,边境冲突之下两国经济往来断绝,也是双方不愿看到的,双方都没有将冲突长期化、扩大化的现实意愿。
尤其是柬埔寨那边,洪森父子十分清楚,本国军事实力弱于泰国,长期冲突只会导致自身损失惨重,所以在冲突爆发的第一天,柬埔寨就请求了联合国下场干预。
其次,在中国、美国、东盟三方下场劝和的情况下,泰柬两国都承担不起继续战争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
【中美分别派本国驻马来西亚大使参加了此次的会谈】
在之前推动停火的过程中,美国总统特朗普就明确,停火是两国与美国达成新贸易协议的前提条件。
中国没有直接拿贸易合作来威胁柬泰两国,但柬泰同样不愿冒着破坏与中国关系的风险,重新在边境展开武装冲突。
这里要明确的是,泰柬两国不太可能重新爆发冲突,不代表双方后续的磋商会一帆风顺,更不代表双方能够通过此次的磋商,彻底解决困扰两国多年的边境冲突问题,消除这一威胁地区安全的隐患。
泰柬边境纠纷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利益因素,双方已经不止一次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磋商,可迟迟没能解决问题。
国际社会此前也曾尝试推动两国解决边界划分等问题,可收效甚微,泰国便一直没有接受国际法院对帕威夏寺归属的裁决。
【泰柬能够实现停火,但要想顺势解决困扰两国多年的边境冲突问题还存在诸多困难】
此外,泰柬边境局势发展与泰国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有着密切联系。
今年5月,泰柬两军爆发小规模交火,边境局势恶化后,泰国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以及此后洪森泄露与时任泰国总理佩通坦通话录音的行动,导致了为泰党所主导的本届泰国文官政府陷入执政危机,逐渐改变了其在此次边境危机上的态度,支持了军方在边境的军事行动。
但这不能改变目前他信家族及其领导的为泰党,与亲军方、亲王室的保守派势力不是一路,且为泰党没能有效通过此次边境冲突扭转自身不利地位的事实。
泰国国内的民调显示,超过85%的泰国民众对于泰国军队的能力充满信心,与之相对应的是,超过65%的民众对泰国政府缺乏信心。
若是无法扭转这种态势,他信家族有可能在8月的三场司法审判后,彻底失去执政地位,或者被在政治上进一步"阉割",成为泰国军方手中组建多数派联盟,阻止更加激进的极"左"翼力量上台的工具。
【他信家族没能借着此次的边境冲突,摆脱自身的执政危机】
可以预见到,在后续的磋商之中,泰国政府与军方都会保持较为强硬的姿态,继续争夺国内的民意。
整体而言,当前泰柬边境的停火,虽是多边外交斡旋下取得的积极一步,为紧张局势按下了暂停键,却远非终点。双方后续密集的磋商议程,将面临历史积怨与现实政治的双重考验。
尤其是对泰国而言,边境问题的走向已深度嵌套于其国内政治漩涡之中。
本届泰国政府在国内信心低迷、军方势力强势的背景下,势必将边境议题作为争夺民意、稳固自身的关键筹码,这无疑会加大谈判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尽管短期内重燃战火的风险降低,但要想真正化解这困扰两国多年的边境顽疾,消除地区安全风险,泰柬仍需拿出超越历史的勇气与务实的智慧。国际社会的持续调停与建设性压力,也将是推动这一脆弱共识走向持久和平不可或缺的外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