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伏时盼中伏,中伏过半就开始天天数着立秋的日子,今年的夏天实在太磨人了!毒辣的太阳烤得路面发烫,一场雨过后又闷得像蒸笼,连树荫下都躲不开黏糊糊的热浪。好在8月7日就要立秋了,可老辈人说今年立秋不一般,"母秋遇上晚立秋,热得老牛直喘流",这到底是啥意思?

今年立秋的特殊性,藏在三个谚语里

晚立秋:立秋时间在13时51分,过了正午,正应了"晌午立了秋,热死耕田牛",这意味着秋天脚步慢,高温不会立马退去。

秋包袱:立秋在末伏之前,民间说"秋包袱热得哭",说明"秋老虎"会赖着不走,白天依旧暑气逼人。

母秋:农历闰六月十四立秋,逢双数为母秋,而"母秋凶"的说法,暗示着秋后炎热持续时间更长。

别看秋天要来了,防暑降温的弦还得绷紧,做好这5件事更稳妥

吃对喝对是基础

闷热天容易没胃口,试试这道百合银耳雪梨汤:银耳泡发后撕成小朵,和百合、去核雪梨块一起下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转小火炖30分钟,关火前加少许冰糖。一口下去清润回甘,既能补水又能缓解秋燥,比冰饮健康多了。另外,冬瓜、莲藕这些应季菜可以多吃,火锅、烧烤这类重口味就先忍忍,免得越吃越燥。

别贪凉也别硬扛

天热时身体爱出汗,能量消耗快,总觉得累是正常的,尽量早睡早起,中午眯20分钟,让身体及时充电。但也别整天躺着不动,清晨去公园散散步,傍晚去泳池游几圈,每次半小时微微出汗就行,千万别在正午太阳最毒的时候出门暴晒。

情绪稳了少生病

高温天容易烦躁,一点小事就想发火?试试这招:觉得心里冒火时,先深呼吸10秒,再去阳台看看绿植,或者泡杯菊花茶慢慢喝。也可以晚上抽半小时看看书、听听轻音乐,把注意力从热得难受上移开,心情顺了,身体也会舒服很多。

虽然老话说明年立秋可能热得久,但做好准备就能少遭罪。你家那边立秋有啥讲究?评论区聊聊,看看各地习俗有啥不同~ 最后祝大家都能舒舒服服迎接秋天,远离"秋老虎"的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