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在台湾问题上引爆的外交争端,本以为能靠国内政治动员和美日同盟撑过去,却在特朗普的电话之后突然"急刹车"。11月26日,她公开强调日本"无立场认定台湾法律地位",甚至表示"有责任与中国建立良好关系"。

回看事件本身,高市早苗最初发表的所谓"台海有事可能构成日本存亡危机事态",不仅突破了历届政府在涉台议题上的谨慎底线,更使台海稳定乃至美国自身战略承受冲击。日本国内纷纷批评她挑衅中国制造危机,但高市在最初的十几天仍死不悔改。直到一通电话打响后,高市早苗的态度才发生180度的转变。

11月24日,特朗普与中国领导人通话一小时,其中谈及中国对台湾的历史主权地位,并强调美国与中国有共同维护秩序的责任。次日,特朗普又与高市早苗通话,但只有短短25分钟。两通电话时长和内容的差距,本身就说明了问题。

据报道,美日此次通话,特朗普虽然没有公开斥责日本,但从美媒与多名日本官员披露的信息来看,特朗普可能警告高市不要在台湾问题上挑衅北京,原因是美国担心日本越线会破坏其与中国刚刚重建的沟通渠道。特朗普需要的是可控竞争,而不是因日本的冒险而引发台海新风险。此前,美方撤走具有攻击性的"堤丰"中程导弹系统,就传递出一个关键的信号,美国不想让日本把自己拖下水。

而没有了美国支持,日本在台海问题上就不可能继续口无遮拦。所以,高市早苗才在党首讨论中突然表示,"日本没有立场认定台湾法律地位",还强调"将综合所有情况判断存亡危机事态",这与她此前主动升级台海议题的激烈言辞形成鲜明反差。

除了特朗普施压这一关键因素外,还有两大压力促使高市不得不放低姿态请求与中国对话。首先是国内政治成本,三位前首相连续批评、民众抗议持续不断、自民党内部也有人认为她"缺乏大局观"。一个刚上任的首相,若在外交第一役就导致中日全面紧张,其政治基础本身就会被动摇。

其次,是来自中国的快速而精准的反制,中国暂停日本水产品进口,导致北海道渔民日均损失超千万日元,50万张赴日机票被退订,中日多场友好活动接连取消等,都迫使高市无法继续硬撑下去。

不过,高市现在求和已经为时已晚,中方已明确表示,仅靠口头软话远远不够,日本必须收回错误言论,必须明确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更必须停止以任何方式试图干预台湾问题。外交部也反复强调,不能"轻描淡写蒙混过关",也不能只提模糊的"一贯立场"。日本如果一边呼吁对话,一边推进军事部署,那么所谓"改善关系"就根本无从谈起。

中日关系如今出现的严峻局面,全是日本长期在台海问题上踩线。现在单凭几句软话,是不可能获得中方的信任。高市早苗能否从这次危机中走出来,不在于她如何放低姿态,而在于她是否愿意在政治层面承认错误,是否愿意让日本真正回到一个中国原则与四个政治文件的框架之内。在此之前,任何期待中国"网开一面"的幻想,都只是她的政治自我安慰。真正的中日关系修复,要靠切实的行动证明。只有这样,日本才可能重新获得中国的信任,也才能走出这场因错误言论而引发的外交泥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