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今日俄罗斯》8月4日报道,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普京可能与泽连斯基举行会晤,但前提是"专家层面的必要工作完成,并跨越了足够的距离"。

这番表态与上一次相比,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就在7月底,克宫的态度还是强硬拒绝,明确指出近期不会安排峰会,因为和平谈判还没有达到可以让两国元首直接对话的阶段。

如今,虽然佩斯科夫依然附加了条件,但用词上已从坚决排除变为技术性可能,这种软化被解读为俄方释放的一种战术性信号,既维持强硬姿态,也算是给了特朗普一丢丢面子。

当然,本质上, 还是想让俄罗斯在面对压力时看似开放,却不付出任何实质代价。

这种立场软化与特朗普的最后通牒有直接联系。特朗普在7月下旬把此前给俄方的50天谈判期限压缩为10至12天的最后期限,后来又进一步缩减,明确表示如果俄方在此期间不展现出和谈诚意,美国将推动更严厉的制裁。

随后,美国在俄周边海域部署核潜艇,并派遣特使准备访问莫斯科,使得克宫面临内外双重高压。

在这种情况下,克宫不得不释放"可能会晤"的话术,作为缓和信号。

对俄罗斯而言,这是一种低成本的战术手段:既不真正让步,也能让特朗普一时难以指责俄方完全无意谈判。

实际上,这种软化不过是姿态外交,用来对冲最后通牒。

所以说,克宫的每个字眼都精心设计过了,好像说了什么,但好像也没说什么。

特朗普

而从俄乌双方的立场来看,确实都有自己的理由。

泽连斯基之所以坚持要与普京见面,有多重考量。

首先是政治生存,由于其任期在去年已届满,却在戒严状态下继续执政,泽连斯基在面临合法性危机。如果能与普京直接会谈,他就能借此证明自己仍是乌克兰唯一合法且有效的领导人。

其次是争取西方的进一步支持。

泽连斯基不断宣称,普京拒绝与其直接会晤就是不愿和平,从而逼迫西方继续加大军援和资金支持。若真能坐到谈判桌上,他还能打破部分欧洲国家内部的和谈派叙事,避免被视为和平障碍。

而普京拒绝的理由同样充足。他始终质疑泽连斯基的合法性,不愿通过直接会晤为其背书;他也不想让乌方在政治和舆论上得分,更不想在僵持的局势下释放出让步的信号。

对普京而言,只要保持条件不成熟的口径,就能一边继续在战场上消耗乌军,一边让泽连斯基不断向西方索要更多资源,从而加重对手的负担。

特朗普和普京

因此,克宫的所谓软化更多是对特朗普的文字游戏。

对外释放模糊的善意信号,可以让特朗普暂时不好借口动用全面制裁,同时安抚部分舆论,避免俄罗斯在国际社会完全被描绘成拒绝和平的一方。

但实质上,俄方依旧坚守底线,不承认泽连斯基的合法性,也不愿在峰会上让对方和西方获得政治胜利。

所谓专家层面的准备就是模糊挡箭牌,用来无限拖延。

这样既能哄特朗普,表现出某种配合,又不会让俄方失去任何筹码。

最终,这种口头上的软化,不会带来实质进展。

最终的就够不外乎,特朗普可以对外宣称自己施压奏效,但普京则可以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推进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