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T中国大满贯、中国网球公开赛,一系列顶级赛事,让双节假期的北京文旅市场愈加火热。
"观看一场赛,玩遍一座城",是近些年的消费新潮流。纵观北京在双节假期的赛事安排,场内高手对决让人大呼过瘾,场外配套活动让人目不暇接。中网周边产品琳琅满目、联名潮玩全球圈粉,网上网下掀起一波波抢购热潮;WTT中国大满贯赛联动文旅项目,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的活动令游客直呼"根本玩不完";两大赛事联袂激活"票根经济",球迷凭比赛门票可满城尽享专属优惠……数据显示,今年中网对亚奥商圈的消费拉动效应为1:7.4,WTT中国大满贯2025赛事直接收入近1.54亿元,激活石景山区消费近3.2亿元。
亮眼的数据、涌动的人潮、爆棚的口碑,再次验证体育赛事这一"消费催化剂"的强大能量。如今,"赛事+"以燎原之势席卷全国,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北京作为"双奥之城",拥有深厚的体育底蕴和丰富的文旅项目,在整合各类资源、创新消费场景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创新打响"开年季、潮动季、燃情季、冰雪季"四季主题,到推进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再到深度开发"赛事+特许""赛事+会展""赛事+路线"等融合模式,不断延伸的产业链条、消费环节,正描绘出一幅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蓬勃图景。可以说,在将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的这条新路上,北京有基础、有条件,理应作出表率、走在前列。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体育健身将成为必然需求;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时,体育健身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时,会迎来体育健身发展的"黄金期"。可以说,体育产业的发展与消费升级息息相关,赛事经济的前景相当可期。着眼新的风口,北京正打造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三翼齐飞"的国际赛事名城"北京范式"。通过打造赛事新引擎,激发消费新动能,焕发城市新活力,持续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育路径"。
对照这样的目标,我们还要进一步锻造本土品牌,培育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IP;涵养专业社会组织、培育头部企业、延长服务链条,不断放大赛事对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牵引作用,等等。从"网红"到"长红",赛事经济需完成从流量狂欢到产业共生的跃迁,这将是一场关于耐心与智慧的"马拉松"。
赛事经济,一头连着宏观经济,是新兴消费的重要内容;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落脚点。用足先发优势,优化赛事供给,提升服务能力,让赛事成为北京的城市新名片,经济社会一定会实现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