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从一开始就要给中国下马威、立规矩,可关税战刚打到一半,不得不自己喊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用稀土这张牌反制,硬生生卡住了美国芯片、军工、航天等重要领域的生产,等同于要了美方半条命。于是,美国很快就坐在谈判桌上,并接连达成3轮共识。

可现在,美国稍微松口气,就迫不及待的拿稀土做文章了,而中方是怎么回应的?稀土产业,能否让美国实现反向破局?

特朗普近日又不知道想到哪一出,公开威胁中方,必须对美国提供稀土磁铁,否则就加征200%关税或类似税率。

在此背景下,特朗普在白宫接待了访美的韩国总统李在明,期间大肆炫耀美方掌握着反制中方的重要筹码:比如掌握着许多飞机零件,如果停止供应,中方将有200架飞机无法使用,但我们与中方关系良好,所以没这么做。

现在特朗普学乖了,每次放狠话之前,都不忘"给个甜枣",可本质上仍在给自己的失策而找脸面。

不过,从这番话里也不难看出美方并没有寻到解决稀土产业链的办法,而是打算以相同制衡的手段,去威胁中方,从而保证稀土产业链的稳定。

这对于我们而言,的确是个很严峻的问题。

在全产业链中,美国掌握着的高科技产品仍具备高度不可替代性,但这种趋势正慢慢减小,而美方却无法再短期内解决稀土问题。

近期,美欧日等国没少为稀土产业而四处奔波,可最后连基本确项都没有,最关键的仍是技术封锁。全世界的稀土矿有很多,蒙古国、东南亚、土耳其、澳大利亚都有许多,但拥有既环保又高产的技术,却没人能做到。

中方可以通过自主研发与寻找其他供应链来解决需求,但美国是真正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种差距,真正决定了美方无法以此来反过来卡中国的脖子,此时特朗普的高调就是在虚张声势。

中美达成的经贸框架协定,本质上是互利共赢,不让事态进一步恶化,让双方都承担更大的代价。

可特朗普频繁拿该问题进行炒作,将中美博弈变成"意气之争",这种做法无非是要维护MAGA的自尊心与基本盘,同时将中国塑造成强大的"假想敌"。

因此,我们看到特朗普对待中美关系的态度,也发生重大转变,不再是一味强调对立,也在展现双边关系的友好与稳定。这种转变,想要体现出的是特朗普出色的外交斡旋能力,而中方未必会卖这份面子。

中方就200%关税言论已经作出回应,发言人郭嘉昆表示:我们已经就关税问题多次阐明中方立场。

换言之,就是废话多说无益,一切要手底下见真章。

眼看9·3阅兵将近,这可能是中国军工能力对美实现弯道超车的历史性时刻,若美军完全丧失第一、第二岛链的优势,那么在中国面前,就很难直起腰板。

军工,最底层的物理框架就是靠着庞大稀土产业稳定着,上层的突破则依赖于综合科技水平的进步。从某种意义上看,军工领域的反超正是国力实现攻守易形的里程碑。

特朗普政府,或许是最后一次能对中国撂狠话的美国人,等阅兵之后,又要看到美国人柔声细语的讲话论调。如同,去年东风-31AG试射成功后,五角大楼那般客气的态度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