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李在明在没有上台之前,中国有很多人以为他是亲华派。甚至在对抗尹锡悦绝食期间,有不少善良的中国人还为他捏了一把汗。

但是他上台之后,他的表现却让中国人大失所望。特别是李在明把出国的首访国家选择了日本。当地时间8月23号,韩国总统李在明和日本首相石破茂会谈之后发表了联合新闻公报,这是17年来首次以这种形式公布访问成果。公报里提出了要稳步推进双边关系、安全上加强战略沟通等等。

当然李在明在中韩关系上的处理要比尹锡悦聪明巧妙,8月24号是中韩建交33周年纪念日,这个时间正好与他上任后首次赴日本和美国的访问时间重叠。李在明他派出了韩国前国会议长朴炳锡率领特使团在24号访问中国,还让前议长带来了自己致中国领导人的亲笔信,并且还将派韩国国会议长禹元植在9月3号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

韩国众多民众因为历史问题其实与日本有不解之仇,但李在明对韩日历史问题显然想轻轻放过,他一句"历史问题不宜计较"就把韩日之间的历史症结给绕了过去。就李在明现在的表现看,我们再也不能希望李在明在日本侵略历史问题上与我们有什么共鸣。

看来,我们与李在明领导下的韩国发展经贸关系、进行人文交流那都是可以的,但不宜轻信这个总统能与中国有什么亲密关系,更不能相信与韩国关系的改善就能形成共同制衡日本的中韩特殊关系。事实上,韩国本国国民都没有完全相信他是一个高明的领导。就中日韩三国关系格局而言,韩国换总统那是换汤不换药,和尹锡悦当总统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太大区别。


李在明并不是因为怕被国内指责亲中国而暂时放缓中韩关系,其实这就是他心里面的外交关系轻重顺序。看来李在明的外交策略是左右逢源、两边通吃,但以美日为主,他边首访日本、边派特使访问中国、边拒绝出席中国"9·3"阅兵、边派其国会议长到中国来。对这样的总统,如果我们对他寄予不切实际的厚望,恐怕就误判他了。


其实李在明的外交策略正是这几十年来韩国外交困境的真实写照,韩国外交始终处于拧巴状态,既离不开美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控制,又害怕与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关系恶化,还想从日本那里找到外交的突破口,但唯一缺乏的是韩国自己的自主外交空间。对李在明领导下的韩国,不用刻意疏远,也不必过于倚重,把它作为一个正常的邻国就可以了。


对中国来说,哪怕李在明是第二个尹锡悦也无所谓,毕竟他在大国外交以及大国首脑外交当中最多也只能当个配角。最近韩国街头几万人反华示威,以为能把中国吓住,结果中国手机屏幕上连热搜都没有挤进去。韩国轻视韩中关系,但结果是中国更加漠视这个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