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高层马德里开谈,能否达成协议?|冰镇热点
直新闻:陈先生,在中美将于西班牙马德里举行贸易会谈的前一天,中方对美国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其中有何玄妙?
特约评论员 陈冰:14日在马德里举行的中美贸易会谈,主要谈判如何走出关税"暂缓期",能找出一个双方都可接受的关税政策,制定出一个比较稳定的贸易协议。但是像以往一样,美国率先挑起战火,增加新的矛盾,迫使中国起而反击。
9月12日,美国商务部开出新的贸易限制"黑名单",32家实体中有23家位于中国,涉及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航天遥感、量子技术、工业软件、供应链与物流服务的公司和科研院所。美国财长贝森特说,马德里会谈除了要谈关税难题外,还要把TikTok议题推上谈判桌。
他承认中美贸易谈判中没有纳入TikTok议题,现在显然要强加进来,违背了中美以前三轮谈判达成的协议框架。因为美方率先拱火,中方随后作出反制措施,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依法反击美国滥用出口管制和"长臂管辖",阻止美国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泛安全化。
据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提交的申请文件,美国四家生产商的模拟芯片对华倾销幅度高达300%,申请调查产品占中国市场份额年均高达41%,可见对美国模拟芯片发起的反倾销调查范围比较广。反倾销调查期间,中方可能将征收临时反倾销税。
可以说,中美马德里贸易会谈前一天,中方对美国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反歧视调查,是被迫反击。因为美国率先破坏会谈的气氛,对中国实体进行出口限制政策,还想把TikTok议题强行纳入谈判。对于美国,只有针锋相对,才能维护中国自身的利益。这也意味着,中美贸易战再次交火,为马德里会谈增加了困难。
直新闻:为了促成俄乌停火,特朗普要求欧洲对中国和印度征收100%关税,你认为欧洲会屈从特朗普吗?美国的所谓对华"关税联盟"能成立吗?
特约评论员 陈冰:自从特朗普发动全球关税战后,美国一直想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关税谈判,要求它们听从美国的命令,在贸易领域"孤立"中国,以换取白宫减少贸易和关税壁垒。这就是所谓的对华"关税联盟"。这种构想,对一些国家可能有效,对大国几乎是不起作用的。
美国对墨西哥、越南等国的胁迫,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越南、印尼同美国的贸易协议中,都提到了"转运"问题,不允许中国产品转口到这里,再出口到美国,否则加征关税。墨西哥政府9月10日向国会提交议案,拟对中国等国的汽车及零部件、钢铁和纺织品征收最高达50%的关税。名义上是为了"保护就业",实际上是为进口美国产品开绿灯,从而安抚美国。
对大国而言,美国的所谓"关税联盟"已经自我碰壁,比如美国对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而加征25%的二级关税,就搞砸了美印关系,现在低声下气的是美国。特朗普对欧洲的呼吁,就是要求欧洲对中国和印度加征100%的关税,还说什么"我准备好了,就等你们了"。其实欧洲人很清楚,特朗普就是在甩锅,把自己无力促成俄乌停火的罪责甩给欧洲,抱怨欧洲都是你们不对中印加关税,才导致普京一直攻击乌克兰。欧洲当然不会响应,欧盟委员会表态说已经找到了好办法,将把冻结的数十亿欧元俄罗斯资产,转至乌克兰用于对抗俄罗斯。连美国都不敢对中国加征二级关税,欧洲怎么能敢呢?
特朗普还要求欧洲国家切断使用俄罗斯能源,但恰恰是他的好朋友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不想这么做。迄今为止,无论是G7国家还是欧洲国家,都没有人讨论对中印加征关税的话题,意味着特朗普的信誉进一步下降,欧洲国家都不怎么想听了。我觉得,特朗普让欧洲国家对中印加征50%到100%的关税,恐怕就是一个笑话。
直新闻:中美近期高层交流颇为频密,外交、军事、经贸都在加快互动,这是否意味着中美最终能达成贸易协议?
特约评论员 陈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中美能达成贸易协议的积极动向。中美两国在外交、军事、贸易方面加强互动,也许为管控危机。你看美国,经常破坏中美关系,有意制造事端,甚至故意挑衅,中方需要通过高层管道,向美方提个醒。中国外长对美国国务卿的传话是,美方近来的消极言行损害中方正当权益,不利于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警告美方在台湾等中国核心利益上"务必谨慎行事"。中国防长与美国同行的视频会议,谈的主要是两军应平等、尊重、和平地共处,警告任何"以武助独""以台制华"或外部干涉中国的行径都将受到挫败。
再来看中方在经贸领域的主张,也是没好脸色,不仅有对美模拟芯片的反倾销调查,还抨击美方滥用"长臂管辖",而美方也没有积极的态度,增加了黑名单,还要强行把TikTok议题推上谈判桌。我的看法是,先不要过高期待这次马德里贸易会谈能取得突破,继续维持关税暂缓期的各项协议就很不错。美国可能第四次延长对TikTok的禁限期,中方也不急于向美国妥协。只有美国在出口管制和降低关税上作出实质性让步,中方才会讨论比较稳定的贸易协议。即便中美两国元首见面,也不一定达成贸易协议,只是会宣布一系列可交付成果,解决一些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