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穿越台湾海峡震动岛内,吴蔚:心向统一者自豪,吃"台独饭"者心慌!
直新闻:吴先生,福建舰近日穿航台湾海峡南下,引发台湾岛内舆论热议。您怎么看岛内舆论场对福建舰一举一动的高度关注?
特约评论员 吴蔚:其实从辽宁舰到山东舰再到福建舰,台湾舆论场一直非常关注解放军航母的一举一动。要解释这种"高关注度与高流量",我认为要对台湾民众的心理状态作一些简要分析。
首先,这是海洋文化在台湾民间根植的结果。台湾四面环海,岛内民众普遍信仰"妈祖",称她为"海神娘娘",靠海吃海是台湾人深入骨髓的记忆。而海洋又与海权紧密相连,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中国海权强盛则台岛安宁,中国海权式微则台岛遭殃。航空母舰恰恰是一个国家经略海洋、筑牢海权的战略性平台,它的象征性意义是其他水面舰艇无法比拟的。因此,台湾民众非常关注解放军航母的发展动态。
其次,这是海峡两岸军力对比的重要砝码。如果将海峡两岸的视角转变为"一场尚未终结的内战"来看,那么此消彼长的两岸军力对比就是另一个历史坐标系。而现如今,台湾的军事工业水平连一艘潜艇都造不明白,就更不要说航母这种海上巨兽了。因此,台湾民众关注福建舰,本质上是看清了"两岸军力对比已经发生不可逆转的差距"这一现实。这种现实叩问的是广大台湾民众,"武力统一还是和平统一"的选择题引人深思,民进党宣扬的"以武拒统、以武谋独"在岛内已经很难获得心智正常的台湾人认同。
再者,这也是中美两个大国军力对比的重要指标。曾几何时,是美国海军第七舰队悍然开入台湾海峡,给台湾民众塑造出了一种可"偏安一隅"的所谓"安全感"。第七舰队里的美军航母赫然成为了某种"安全感的投射",进而塑造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台湾民众的心理暗示:"台海有事,美军会来"。可现如今,当美国人都在思考自身的军力水平是否正在被中国人赶超时,这种"霸主信心的动摇"投射在台湾这个小小的岛上,就是一场雪崩式的人人自危。从"美国人的航母"到"中国人的航母",这是时与势的悄然逆转。
台湾岛内并不缺明白人,在观看今年九三阅兵时,看着解放军那些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甚至都叫不出型号名称的先进武器装备,他们也会下意识地安抚台湾观众:"这些东西不是冲台湾来的。"我认为这句话对也不对,我想提醒一下这些台湾朋友,中国人民解放军矢志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意图清晰而坚定,那就是慑止一切外部势力干涉,捍卫国家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但千万不要忘了,解放军之所以仍然叫作解放军,也因为仍有一片国土有待解放。解放军"敢同恶鬼争高下,不向狂魔让分寸",为的仍然是捍卫祖国的领土完整,推进统一事业。
因此,台湾舆论高度关注福建舰,也是带着复杂的心情与心态在关注。心向统一的台湾人会感到自豪与欣慰,由衷地说出"再也没有谁敢欺负中华民族了"。可是另一些人,那些吃"台独饭"、挣"反中钱"的宵小们,惶惶不可终日将是他们最写实的心理状态。
直新闻:另一方面,台湾岛内一些所谓"防务专家"认为,随着大陆步入"三航母"时代,量变引发质变,将动摇台军的所谓"台澎防卫作战"的基础。吴先生,您怎么看这种观点?
特约评论员 吴蔚:台湾岛内一些防务专家的视角总有一些局限性,他们总认为大陆发展什么尖端武器都是冲着台湾去的,其实不然。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两岸军力对比拉开了不可逆转的差距,解放军的目标已经是"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了。又或者换个角度论述,随着时间的流逝,台军的所谓"台澎防卫作战"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动摇,他们推演了无数遍,打不过就是打不过。
我在往期节目里曾经谈过一个观点,对于未来有可能发生的统一战争来说,大陆东南沿海的军事基地已经足以承担对台作战任务,解放军的航空母舰更多是在海上执行"反介入"任务。对于"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战略,美国的一些智库有过比较深入的探讨。若放在台海这个局部来看,解放军要做的不仅仅是确保让"台澎金马"的台军放弃抵抗,更要在所谓"第一岛链"与"第二岛链"之间构筑一道屏障,防止域外势力军事干涉。说得直白一些,对解放军实施两栖登陆作战会造成潜在威胁的,主要是美军在西太平洋沿线的一系列军事基地。而解放军必须投入机动兵力"盯住"这些假想敌目标,让他们安分守己,不越雷池半步。
在这样的作战想定里,航母编队就是在西太平洋执行上述任务的重要载体。海军依托军事航天部队、火箭军、空军的战略协同,以航母战斗群为支点,与假想敌的"岛链"基地群形成海空对峙,让台海正面的兄弟部队"心无旁骛地登岛作战",塑造一个相对干净、独立、可控、于我有利的局部战场。从这个角度去看,一艘航母与三艘航母的区别是很大的,确实是量变引发质变。
在前不久的九三阅兵上,歼-35、歼-15T、歼-15DT"三剑客"联袂亮相,它们与同场亮相的空警-600一并构成福建舰的舰载机核心阵容。这一幕的震撼与意义恐怕被外界"漏读"了,当上述舰载机以实战姿态部署在崭新的福建舰上入列人民海军时,它意味着"超级航母战斗群"不再是美国人的专利,这条"护城河"历史性地被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填平了。
一旦加入军事工业产能这条变量,中美之间的"航母之争"就变成了"增量与存量的博弈"。美国人此刻叫嚣"与中国打新冷战"反倒是十分不理智的,因为"冷战"的前提是,你要有相应的军事工业产能作为支撑,可现如今美国的造船业是个什么光景?都沦落到去找韩国取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