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提问:常石磊的编曲让单依纯这么难听,为什么单依纯还要和常石磊合作?

答:逻辑错误-是因为常石磊,天后单依纯才被我们看到,没有常的单依纯就是黄霄云

单依纯常石磊直言:我们是母女关系

这个常石磊和单依纯的合作关系,真实情况和大众理解完全相反:并不是常石磊需要单依纯,而是单依纯离不开常石磊。关系别搞错了,常石磊还有王菲、林忆莲等等天后的合作,华语乐坛常石磊是唯一的神级T0辅助音乐制作人。但单依纯只有依靠常石磊,她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天后之路。常石磊的咖位和实力,远远比我们想象的高。华语音乐内地扛把子就是常石磊。

常石磊给黄龄塑造了《High 歌》

常石磊给萨顶顶塑造了《左手指月》

常石磊给奥运会塑造《我和你》

常石磊给王菲塑造了《我和我的祖国》、《世界赠予我的》

常石磊给林忆莲塑造《归零》、《盖亚》

最终,常石磊给单依纯塑造了《珠玉》以及整张专辑。珠玉的影响力,比上面任何一首都更强。

离开常石磊,或者说--没有常石磊的前几年:单依纯只能沦为各种歌曲的翻唱网红,比如说--黄霄云。黄霄云就是没有常石磊的单依纯,没有代表作、没有个性化艺术观、没有流行天后的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王者气质。但是现在的单依纯是具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艺术理解力的,编曲难听就难听,但是一定要勇敢去尝试、去创造、去实验,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

《歌手》对于单依纯只有半年,但是音乐对于单依纯是一辈子,这种勇气和王者气质的自信,才是常石磊教导单依纯最大的杀手锏和一个光明辉煌的未来。为此,常石磊也在勇敢的编曲和实验:音乐观教育意义远比所谓的流量更重要。

当《珠玉》、《李白》火爆全网的时候,所有人都只记得单依纯,却忘了常石磊才是制作人和作曲人、编曲人。

当《爱情莎啦啦》、《思念是一种病》并全网吐槽大家都攻击常石磊的编曲。咱们不能这样双标,没有《爱情莎啦啦》和《思念一种病》较为难听的勇敢实验性尝试,怎么可能会有《珠玉》、《李白》的全网爆火?

这种理解显然是错误的。真正的逻辑应该是--常石磊才是《珠玉》、《李白》的最大功臣,他将单依纯的特点和能力完全发挥。尤其是《李白》堪称神来之笔,天崩选曲之下完美释放了单依纯的艺术情绪。而《爱情莎啦啦》和《思念是一种病》同样糟糕选曲下也实现常石磊增加单依纯个人艺术化的尝试。尝试自然会有争议,你给这个垃圾选曲,本身就先天不足。你要常石磊怎么办?做饭不给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那为何常石磊的编曲,让人出戏?让单依纯难听?答案:常石磊塑造单依纯的天才艺术观

这里我们理解常石磊在干什么,就需要科普一下,流行声乐的尽头是什么?大家认为流行声乐、流行歌手的尽头是什么?这里可以直接给出答案:小众艺术化的大众流行。让歌手自身成为具有精神力量的奢侈品潮流品牌。声乐的尽头,是歌手这个人的自信和勇敢引起了现象级的共鸣。比如说:迈克尔杰克逊、比如说王菲、比如说林忆莲。

好,如何让黄霄云和单依纯两个素人科班生歌手,具有精神力量?让她们的歌声具有和林忆莲、王菲、邓紫棋一样的精神力量,怎么做到?答案就在于:永远勇敢,永远做自己,在负面情绪之中成长,努力去创造这个世界上只属于她的标记、风格,将她的一切都融入曲目之中,形成创造一套全新的艺术风格。单依纯是真正的声乐天才,他具有创造一个新时代的潜力。

那么从歌手的咖位、艺术、审美来说,单依纯和黄霄云之间差了什么?这里的偏差就是常石磊在一直做的事情:答案是三点:

1:不要陷入迎合大众和下沉市场的利润怪圈,要永远保持个性和特异,这才是让一个歌手不会被时代淘汰的艺术观。黄霄云在做什么?在翻唱《烟火里的尘埃》在陷入抄袭《珠玉》文案的风波。单依纯在做什么?单依纯在挑战、修改、塑造全国人民新的音乐审美和艺术争论。为什么会如此不同?因为单依纯的音乐永远是有个性和丰富专业内容,做到了唯一的稀缺性。

2:不要沉迷于一时流量,应该去挑战更难的小众作品大众化,只有这样才能给与全国人民更高的音乐审美体验,比如《珠玉》是华语音乐从《泡沫》之后十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大众审美进步。当一个歌手可以提供全国人民更高的审美体验时,她就是时代歌手。当年的王菲、当年的周杰伦都是如此。

3:不要因为一时的负面舆论,而变得胆小,变得迎合。即使给你了一个非常糟糕的曲目,让你去演唱,你也得勇敢的大刀阔斧去改编,去做让自己满意的作品。

这三点综合起来,就是常石磊在做的事情:当单依纯想要唱一首抒情歌曲的时候,常石磊会帮助单依纯塑造一个更抒情艺术化的编曲。最终这个编曲不适合在Live上演唱,那就不适合,反正单依纯最终的表现,是CD专辑。CD专辑之中这些编曲都会进行完美的优化。

不可能因为单依纯要参加《歌手》Live,就迎合Live放弃原本的CD化艺术逻辑。这就是本末倒置。《歌手》对于单依纯而言,只是一次旅途。歌手自身也有很多问题,不应该去为了歌手去放弃原本的CD编曲策略。当单依纯想要唱一首就是玩儿的魔改作品时候,常石磊会完美的将单依纯的人来疯通过音乐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个音乐制作和编曲上的表达,单依纯是做不了的,全国没几个人能如此了解单依纯的制作人。非常石磊莫属。最终单依纯的舞台呈现是否难听这个事情,其实和编曲的关联不是很大。反而和现场乐队、选曲的关联更大。

这里造成了难听的本质是:大家忽视了单依纯个人的成长,期待《珠玉》这样的作品可以每一期都呈现。其实这不可能的,每周竞演的赛制就决定每一期的编曲做小众化一定会存在争议。单依纯也不应该和陈楚生一样走大众化。她就应该走王菲小众化的惊艳感。常石磊就是华语塑造歌手惊艳感最完美的歌手。

最后,陈楚生的大众化逻辑,和单依纯的小众化逻辑,两者的专业内容和影响规模相差巨大

这里我们弥补一点,就是陈楚生和单依纯两个歌手的艺术路线完全相反:

陈楚生是大众路线:没有演唱门槛,如同一个草根在代表你我他,表达情绪和共鸣,下限很高,但上限真的不高。

单依纯是专业路线:演唱门槛是华语天花板,如同一个天才在问天有多高,她本身就是距离我们很远。但同时她塑造了我们的音乐观上限。从唱功上讲,单依纯已经比王菲更恐怖了,王菲的Live不能唱出《珠玉》这种恐怖的美感。那么对于天才而言,她艺术创造的过程必然是无法让所有人满意的。但是最终这些所有的实验性尝试,都会成为她下一刻惊艳世人作品的燃料。


综上,常石磊对于单依纯来说,就是最好的搭档,没有之一。常石磊的能力,也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强。不用陷入《歌手》即世界的狭隘视角,我们只能通过《歌手》看到单依纯,但是《歌手》这个视角本身就是狭隘的。

建议去关注一下单依纯的专辑和演唱会、演出Live,水准远远高于《歌手》。希望本期,单依纯可以再度完成惊艳表演。常石磊不仅没有问题,而且可以称得上--单依纯最好的良师益友!非从业者可能无法理解--你的专业前进道路上,被另一个历经沧桑的天才辅助的感动。常石磊必然天才,单依纯也是天才,不要用简单的世俗逻辑去质疑两个天才的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