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伏天7月20日开始,到8月18日结束,总共30天。比过去几年少10天,但气象台说温度未必低。分初伏10天、中伏10天、末伏10天,每段都是整十天。过去十年里这种短伏天出现次数屈指可数。
怎么确定日子呢?古人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头伏。今年夏至6月21日,第三个庚日刚好7月20日。中伏天数看夏至到立秋有几个庚日,今年四个刚好够中伏十天。末伏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开始,也就是8月9日。听起来复杂,其实就是按天干地支算。
今年伏天有三个怪事。第一,入伏时间晚了八天。往年基本在七月中旬,今年拖到七月下旬。民间老人说"晚入伏要热死牛",气象站数据也显示,过去十年晚入伏年份高温天数平均多15天。第二是母伏年。七月二十那天公历是双号,按老说法叫"母伏",据说雨水多点。但专家说湿热体感可能更难受,梅雨季刚过衣服晾不干。第三是立秋在末伏中间。八月七日立秋,但末伏从八月九日开始,等于秋天来了暑气还在,热得像被秋老虎咬住尾巴。
热的原因不只是伏天时间。厄尔尼诺去年让上海到四十度,今年虽减弱,全球气温比百年平均高0.8度。副热带高压盘踞不下,雨水少太阳毒,地面吸热更多。
大家这几天反应不一。南方人抱怨潮湿衣服发霉,北方人吐槽干热晒化柏油。卖电风扇的店生意好,超市冰西瓜销量翻倍。有人发现夜里十点还在开空调,老头老太太躲到树荫下摇蒲扇。气象局说八月中旬多地温度比正常高两度,杭州八月底还可能上35度。
现在不少家庭买除湿机,外卖冰啤酒订单涨。社区广场晚上人多,大家凑一块乘凉聊天。建筑工地上发防暑药,快递小哥换上长袖防晒衣。
数据说明问题。国家气候中心统计,近十年热浪天数翻倍,空调用电量年年创新高。天气预报说这波热浪要持续到八月下旬,得等秋分才能彻底凉快。街边小店里电扇转得飞快,便利店冰柜前总有人排队,日子就这么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