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麦市场价格持续上涨,背后原因几何?
近期,国内小麦市场价格呈现出持续上涨的态势,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涨势不仅影响着粮食市场的格局,也牵动着众多相关从业者和消费者的心。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小麦价格的上涨?未来小麦价格又将何去何从?
从市场数据来看,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主要小麦生产区的价格上升明显,调整范围在每吨4至40元不等 。例如,山东发达东区普通小麦价格上涨0.005元,A类含票价格调整至1.22元/斤,B类含票价格调整至1.218元/斤;河南安阳益海普通小麦价格上涨0.003元,净粮价格调整至1.238元/斤。制粉企业小麦收购价格基本已涨回至1.2元/斤,截至上周末粉企主流收购价格在1.2 - 1.225元/斤。甚至在2月20日,中储粮公司举行的小麦竞价销售交易中,计划销售小麦量63957吨,成交数量58460吨,成交率91%,北京进口小麦更是拍出了1.81元/斤的高价,起拍价3180元/吨,成交价3610 - 3620元/吨,溢价430 - 440元/吨,市场热度可见一斑。
多种因素共同推动了小麦价格上涨。从国际市场看,全球小麦供需失衡。美国农业部预测,2024 - 2025年年末全球小麦期末库存为2.5788亿吨,同比降低了950万吨,约合3.6%,全球小麦出口供应偏紧。荷兰国际集团预测,2025 - 2026年年度小麦期货价格折算成人民币是每斤0.83元,进口到国内每斤是1.23 - 1.33元,这个价格比国内目前价格要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市场对于小麦价格的预期。此外,俄罗斯小麦产量下降,芝加哥农业资源总裁巴斯表示,全球小麦市场正面临供需失衡的挑战,可能推动小麦价格在未来两个月上涨15到20美元/吨,这一预期也在部分市场初步体现,外围市场情绪向好,缓解了进口小麦对国内的冲击,提振了国内市场心态。
国内小麦供应层面也存在一定变数。2024年的暖冬致使山东、河南等小麦主产区的小麦出现不同程度的旺长,且冬季干旱,又因暖冬导致春天发生倒春寒的可能性较大。暖冬、干旱、倒春寒这三个因素增加了小麦创高产的难度,使得市场对小麦产量存在担忧,一定程度上支撑了价格上涨。
成本因素也不容忽视。种子、化肥、农药、农业机械使用以及劳动力等成本的上升,推动了小麦种植成本的增加,进而促使小麦价格上涨。农民为了保证种植收益,在出售小麦时会考虑成本因素,这也使得小麦价格有了上涨的内在动力。
从政策角度,国家发改委公布了2025、2026年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比2024年每斤小麦涨了一分钱。最低收购价格的提高预示着小麦的市场价格上涨的可能性大增,给市场传递了积极的信号,增强了市场对小麦价格上涨的预期。
在市场供需关系上,虽然面粉市场的消费情况目前并未出现显著改善,需求端的增长动力不足,且基层小麦库存量相较于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供应相对充裕。但近期豆粕和玉米价格的回升带动了麸皮价格的小幅上涨,麸皮作为面粉加工副产品,其涨价间接支撑了小麦价格。同时,玉米价格较为坚挺,山东深加工企业继续上调玉米收购价格,使得玉米、小麦价格缩小,有更多饲料企业考虑收购小麦,虽然小麦尚未能大范围流向饲用,但也对底部价格起一定支撑作用。
不过,小麦价格持续上涨也面临一些阻碍。制粉企业对小麦需求不旺的情况难以扭转,产品价格低迷,小麦却压价困难,小麦价格的持续走高进一步压缩了粉企的利润空间,很多仍有库存的贸易商短期计划继续惜售,但这也使得面粉企业采购成本增加,抑制了对小麦的采购热情。另外,政策性储备后续或继续加大投放力度,小麦市场供应将会增加,这对价格上涨形成一定压力。并且新季玉米的即将上市使得许多贸易商开始计划清仓,以便为新的粮食季做准备,特别是对于那些库存小麦尚未获得理想利润的贸易商而言,他们对小麦未来走势的看法并不乐观,秋收之前,小麦市场将面临较大的清仓压力,不利于价格的持续大幅上涨。
综合来看,短期内小麦价格或震荡趋强运行。在临池玉米市场整体仍呈涨势的情况下,小麦底部价格较为有支撑。但后续随着政策性储备投放、新季玉米上市等因素影响,小麦价格上行压力仍然存在。无论是粮食贸易商、制粉企业还是普通消费者,都需密切关注小麦市场的动态变化,合理安排经营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