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鼓洪炉,支离一病夫。倦眠身似火,渴歠汗如珠。"不知不觉,今天就到了7月30日,农历闰六月初六,我们迎来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这说明我们进入了三伏天的"中伏"阶段。关于"伏"字,《释名》中说道:"三伏者,庚金伏于夏火之下。金畏火,故曰伏。"古人认为,夏天属火,而且火旺,此时金畏惧夏火而潜伏起来,故称之为"伏"。

三伏天的第二阶段被称为"中伏",并且每年中伏到来的时间不固定,而且每年中伏持续的天数也不一样。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中伏的推算依据节气的交节时间以及干支日得来的。《阴阳书·历法》中提到:"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后伏,谓之三伏。"可见,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就是中伏到来的时候。

不过每年"庚日"都不固定,因此每年中伏的情况也有所不同,有时候是10天,有时候是20天。如果从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该年的中伏就是10天;如果从夏至到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该年中伏就有20天。

对此,我们可以得出今年中伏的具体时间是:7月30日-8月8日,一共10天,三伏天的时长是30天。今年的三伏天是近10年来最短的三伏天。

俗话说:"头伏萝卜二伏荠。"二伏通常处于大暑到立秋中间,此时气温高,对流雨频繁,土壤湿度高,荠菜喜欢湿润的环境,并且耐热性强,此时的湿热条件恰好为荠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水分和温度;而且荠菜的生长周期比较短,大约是30-45天,在二伏播种后,到白露(9月上旬)就可以收获嫩叶,此时的夏季蔬菜,比如黄瓜、番茄逐渐退市,而冬季蔬菜,比如大白菜、萝卜等还没有成熟,播种荠菜刚好填补了市场空白,满足季节性需求。

今年的中伏不一般,属于"暑包伏"。大暑与中伏往往相伴而行,但也有前后之分。如果大暑节气出现在中伏开始之前,就是"暑包伏";如果大暑节气出现在中伏开始之后,就是"伏包暑"。今年中伏来的比大暑节气晚,因此属于"暑包伏"的情况。

老话说:"暑包伏,渴死牛;伏包暑,雨水足。"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该年是"暑包伏"的格局,按照古人的说法,预示着该年中伏期间天气高温干旱,以至于把耐旱的老牛渴死;相反,如果该年是"伏包暑"的格局,则预示着该年中伏期间雨水多,气温也会相对较低。不过这里的"渴死牛"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只是为了突出中伏的"高温、干旱"特点。

古人经过长期的劳动实践发现,中伏第一天的天气与接下来的天气走向有一定的联系,因此留下一句老话叫做:最怕"中伏一日雨",那么入中伏的这天下雨有啥预兆呢?接下来从农谚的角度了解下。

一、中伏雨打头,秋雨满田流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刚进入中伏的第一天下了雨,按照古人的说法,预示着到了秋季的时候雨水非常多,田间积水成流。

秋季是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灌浆期或成熟期,对水的需求量较大,此时的秋雨可以补充土壤水分,避免作物因为缺水而导致籽粒干瘪、产量下降。但过犹不及,如果到了田间积水的情况,则会让土壤空隙中的空气排除,从而导致根系无法进行有氧呼吸,容易引发根系腐烂,比如水稻"漂秧"、玉米"紫苗"等;而且长期的积水也会让土壤软化,作物茎秆支撑力下降,容易出现倒伏的情况;另外在秋天,频繁的下雨也会让作物光照不足、温度偏低,作物光合作用减弱,灌浆速度减慢,成熟期推迟等,比如水稻"贪青晚熟";而且长期的雨水冲刷也会让土壤表层肥沃的养分流失,让土壤肥力下降。

二、中伏一日雨,扇子压箱底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进入中伏这天下雨了,则预示着中伏期间天气凉爽,人们不用扇扇子度过炎热的中伏阶段。

在中伏期间如果天气凉爽,会导致作物积温不足,从而灌浆速度减慢,成熟期推迟;而且凉爽的天气也会延长作物营养生长期。例如大豆因花期推迟,结荚期缩短,百粒重下降。

三、中伏水满沟,冬至不用搂(火)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中伏这天下起了大雨,按照古人的说法,预示着到了冬至的时候天气暖和,人们不用生火取暖, 这是"暖冬"的兆头。

正所谓"不冷不热,不成年景。"暖冬会导致作物在冬季持续生长,消耗掉大量养分,从而未进入正常的休眠期,比如:小麦可能出现分蘖过旺、过早"起身拔节",导致植株拥挤、茎杆纤细、易倒伏等;而且暖冬的年景下,也会让作物提前发育生长,导致其抗寒能力降低,如果春季遇到"倒春寒",作物就容易受到冻害,最终导致减产甚至是绝收;另外,暖冬时往往气温偏高,这为病虫害越冬提供了优越的环境,让原本在冬季该冻死的害虫安全过冬,来年春季病虫害爆发的风险增加。

四、中伏日头照,秋后粮满窖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刚进入中伏的这天阳光炽烈,也就是晴天,按照老祖宗的经验,预示着中伏、末伏期间晴天多,但也有一定的降雨,到了秋天的时候粮食丰收,粮仓堆满。

中伏是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灌浆关键期,如果晴天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则有利于光合产物向籽粒转运,提高千粒重。而且此时适当的降雨也可以快速补充土壤墒情,避免作物因缺水而出现叶片卷曲、萎蔫甚至干枯的情况;另外降雨也会让土壤湿度增加,促进矿物质养分氮磷钾等的溶解和移动,利于作物根系的吸收。

五、中伏凉如水,春寒冻花蕊

如果中伏的头一天天气凉爽降温了,按照老祖宗的经验,预示着来年春天会有倒春寒,以至于早春绽放的花蕊都会被冻伤。

中伏凉爽常因副热带高压偏弱或冷空气提前南下,这种环流模式可能延续至春季,导致极地冷空气频繁南侵,从而引发倒春寒。

在春天,气温本该上升,如果此时气温下降,出现倒春寒,就会让小麦烂种、秧苗冻伤、冻死的情况,也会让果树开花坐果率降低,不利于农业生产。

总结:今日中伏,老人说最怕"中伏一日雨",中伏天下雨有啥预兆?我们按照古人的说法,如果中伏这天下雨,预示着秋季雨水过多,且中伏期间天气凉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