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国家频繁曝光间谍行为,这些间谍极其善于伪装,会给自己包装成各种身份,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引诱",逐渐让人落入到他们的陷阱中,从而给国家安全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间谍的渗透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军事方面的渗透,可能是医疗方面的渗透,没想到如今他们竟然将黑手伸向了我国的农作物,企图窃密种子基因数据。

11月3日,央视新闻发布了一篇名为《斩断田间窃密黑手!间谍在我国搜集农作物基因数据》的文章,称国家安全机关工作发现,某国间谍情报机关在我国内非法搜集亲本种子。
在我国,亲本种子一般是第一代用于杂交实验的种子,是严禁向外出售的农业资源,但是朱某某却没经受住境外间谍机构给的高额经济报酬,以双方公司合作为由,违法将亲本种子放在其他申报出口的集装箱里面规避监管。
最终,朱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

这样的窃密行为真是让人不寒而栗,因为亲本种子是粮食产业的根基,正常市面上销售的,是亲本种子通过杂交等手段获得的不育种子,这种不育种子可以正常种植生产粮食,但种出来的粮食不能进行自留种,自留种第二年种出来的产量会大幅降低,来年再种必须再购买种子。

如果亲本种子泄露,会造成多方面的后果。
首先就是,对方会在中国的种子科技成果之上继续研发新种子,削弱我国科技优势,
然后就是损害中国种业利益,因为亲本种子是可育种子,本质上可以无限繁育,通过获得的亲本种子,进行繁育后可以不再向中国的种子公司购买种子。
除了企图获得的亲本种子外,还有更深的打算,那就是企图获取我国粮食数据。

看似普通的农业数据实际上关系到国计民生。
粮食,特别是玉米小麦水稻等是主粮,是国际大宗商品。如果其他国家或机构通过间谍手段提前并准确地掌握了我国的产量和储备数据,那么它们就可以在国际贸易和期货市场上进行精准的布局和操作。
当我国的粮食储备不足或者减产时,对方就会提前推高国际粮价,导致我国进口粮食价格远远超出正常价格,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当我国的粮食储备充足时,对方就会压低价格,冲击我国农产品出口,"谷贱伤农"损害农民利益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总之不管是哪个方面,都会导致我国经济受到损失,会导致我国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

另外如今的国家关系复杂多变的,对手在掌握了我国粮食的虚实后,就可以在贸易谈判、外交磋商等多个领域对我国进行要挟和施压,迫使我们在其他核心利益上做出让步,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一直以来,某些国外的间谍情报机关始终对我国粮食数据和种质资源虎视眈眈。
间谍是最让人痛恨的,把国家跟集体人民的利益拱手送给间谍的人更是可恨,这很可能某天就会成为背刺我们的武器,希望大家提高警惕,擦亮眼睛,保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