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娃哈哈百亿遗产争夺首战在香港打响。"宗家三兄妹"与娃哈哈现任董事长、宗庆后之女宗馥莉在香港的诉讼案件迎来判决结果。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拿到的判决书显示,宗庆后与宗馥莉曾签订一份委托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宗庆后委托宗馥莉设立三个境外信托(简称信托ABC):信托A以宗继昌及其子女作为信托受益人;信托B以宗婕莉及其子女作为信托受益人;信托C以宗继盛及其子女作为信托受益人。
判决书还显示,"宗氏三兄妹"要求法院颁布禁令,禁止宗馥莉处理存放在汇丰银行账户中的资产,还要求她告知上述账户的最新余额,并提供回溯自2024年2月2日以来的"资产、收入和支出变动情况的完整记录"。
此次宗馥莉卷入的遗产争夺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之前,有分析认为,宗馥莉在遗产争夺战似乎占据一定优势,第一局胜诉的可能性较大。其理由是,一方面大家希望能够切实保护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坚决抵制不良社会风气;另一方面也不希望资产流入外籍子女手中,以免对国内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然而,宗馥莉能否胜诉,不是舆论说了算,而是法律说了算。在这场激烈的遗产争夺战中,法律无疑将扮演公正裁决者的角色。
现在,"宗氏三兄妹"手握"遗嘱矛盾点",宗馥莉确实不占绝对优势。原告方出示了多份关键文件,如宗庆后手写文件提及为"宗家三兄妹"设立信托,还有2024年2月2日宗庆后的委托书、宗馥莉的确认函,以及2024年3月14日双方签署的协议等,这些文件证明了三位原告对账户资产的权益,相比之下,宗馥莉方面证据未能占优。
与此同时,宗馥莉还缺少能直接证明涉案资金性质及归属的相关依据:一是信托相关书面文件缺失。案件核心在于宗庆后生前设立的离岸信托是否合法有效。原告方虽有录音、邮件等证据,但宗馥莉可据此质疑这些是间接证据,不能直接证明信托成立,因缺乏宗庆后签署的正式书面信托契约,导致信托是否成立存疑。
二是遗嘱见证程序瑕疵。宗馥莉提交了一份2020年设立的遗嘱,表明境外资产由独女继承,其他子女无权利,见证人包括娃哈哈集团副总裁等核心高管,但无任何家族成员在场。原告方律师指出遗嘱见证人清一色为娃哈哈高管,无家族成员签字,程序存在瑕疵,可能影响遗嘱效力。
在客观上,宗馥莉在程序性裁定中处于下风,并非自己"冤枉"。因为她确实"动过账"--争议期间从账户中转出110万美元,留下了把柄。法院现在要求其披露账户资产去向及收支完整账目等,说明其提供的资金用途证明可能未完全得到法院认可,未能充分证明资金转出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当然,此次判决这并不涉及遗产归属的最终裁定,也不是对她继承权的否定。只能说是遗产争夺战的第一局。她输的是"保全程序",不是"继承资格"。所以,在首战中,宗馥莉输得不冤。
其实,不少民营企业的老板一般都交给能力出众的接班人,对其他子女予以资金方面的补偿,这也算某种意义上的"一碗水端平"。然而,要平衡很难,特别是宗馥莉这边,不管她意图为何,有什么理由,现在局面搞成这样,她都是有责任的。作为家族的新一代"话事人",作为企业的新一代掌门人,她无疑是违背了自己父亲的意愿。
不可否定的是,宗馥莉在香港输的是"技术回合",不是"终局判决"。真正的家族遗产争夺战,才刚刚开始。"宗家三兄妹"原告在那里正式提起遗产继承诉讼,要求确认亲子关系并分割宗庆后在娃哈哈集团的29.4%股权才是关键。所以说,在香港的诉讼只是开胃菜,真正的"主战场"--杭州中院的诉讼才是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