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吃不记打?美日菲三国集结南海,解放军加速增兵,轰炸机群来了,美航母已撤离南海,马科斯没有退路
据光明网报道,11月17日的南海局势堪称戏剧性反转,USNI新闻网的遥感数据与AIS信号同时捕捉到关键动向:此前在黄岩岛附近高调联合军演的美国"尼米兹"号航母打击群,正悄然经佛得岛水道紧急撤离。这条最窄处仅10公里、水下遍布海底断崖的危险水道,成了美军的"逃生通道",而逼退这艘万吨巨舰的,正是前一天解放军南部战区出动的轰炸机编队。
这场对峙的导火索早有铺垫。11月14日,美国联合日本与菲律宾,在印太司令部主导下于南海掀起"联合军演",三国军舰军机扎堆演练反潜作战、跨甲板登舰等实战科目,还宣称要"展示捍卫海上领域的决心"。几乎同时,美军将部署在亚利桑那的MQ-9A"死神"无人机中队,调往菲律宾邦板牙省巴萨空军基地--要知道美军仅有三支无人机部队装备这款最新机型,此举被外界解读为对菲律宾的"强力背书"。

但美军的"撑腰"没能撑到最后。11月16日,南部战区直接亮出硬招:轰-6K、轰-6J、轰-6N三款主力轰炸机组成编队,在南海执行巡航任务。与以往"不针对第三方"的含蓄表态不同,这次军方明确指出,行动就是应对菲律宾伙同外部势力的军事挑衅。三款轰炸机各有专攻,轰-6K和轰-6J作为"反舰专业户",可挂载鹰击-21反舰导弹,10马赫的突防速度让美日菲的舰载防空系统形同虚设;轰-6N则具备战略打击能力,仅凭一个编队就足以对航母战斗群实施饱和打击。
美军的撤离速度印证了威慑效果。"尼米兹"号10月中旬进入南海后,10月26日接连发生两起舰载机坠机事故,原本在忙着打捞残骸的航母,在轰炸机群出现后突然改变计划。更值得玩味的是同步动作:驻日美军岩国基地的"堤丰"中程导弹发射装置,在11月17日当天被连夜拉走。这款号称能覆盖中国沿海目标的装备,两个月前以"临时部署"名义进驻,如今却在中方警告后火速撤离,所谓"永久威慑"的谎言不攻自破。
最尴尬的当属被晾在原地的菲律宾。马科斯政府近年紧紧抱住美国大腿,一年之内搞了十几次"多边海上合作",恨不得把各国军舰都拉到南海壮胆。可关键时刻,美军核心战力先溜了,只留下几架"死神"无人机当"安慰奖"。这些无人机航程虽达1900公里,能覆盖仁爱礁等岛礁,但在解放军的雷达监控和防空体系面前,不过是飞得慢、不隐身的"活靶子",连吓唬渔民都显得勉强,更别提对抗三艘航母加持的中国海军。

日本的处境同样难堪。高市早苗发表错误涉台言论后,《解放军报》直接放话:"若日本武力介入台海,全国都可能沦为战场。"这句话精准戳中日本软肋--作为国土狭小的岛国,根本承受不起战火波及。此前还仗着美日同盟嚣张的日本,看着美军撤走导弹和航母,才发现自己不过是美国的"战略棋子"。俄罗斯安全秘书绍伊古的评价一语中的:日本从来不是美国的盟友,最多是附庸。
东盟国家的态度更让菲律宾雪上加霜。印尼和新加坡已明确表态,东盟不会为任何大国火中取栗,批评菲律宾引入外部军事集团破坏地区和平。以往南海有摩擦时,还有东盟国家出面圆场,如今的菲律宾成了众矢之的,哭诉都找不到听众。国内刚宣布进入灾难状态,政府却把经费砸在无用的军演上,转移矛盾的算盘彻底打空。

美军的撤退不是怕了几架轰炸机,而是算清了利弊。"尼米兹"号已是50多岁的老舰,接连坠机暴露设备老化问题,面对解放军的饱和攻击体系,留下来无异于"送人头"。特朗普政府更不会为了日本和菲律宾,把美军的老本赔进去。
这场南海博弈的结局已然清晰:中方用轰炸机群和明确警告,划出了不容触碰的主权红线;美军用连夜撤离的行动,承认了中方的实力威慑;而被忽悠的菲律宾和日本,只能吞下"狐假虎威"的苦果。马科斯是时候明白,南海不是菲律宾的"碰瓷场",跟着美国在别人的核心利益上横跳,最终只会把自己逼上绝路--毕竟当美国航母都要钻险道逃生时,菲律宾的那点筹码,实在不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