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8月5日报道,印度外交部发言人兰迪尔·贾伊斯瓦尔在记者会上表示,印度因为自俄乌冲突以来持续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成为美国和欧盟频频指责的对象。

贾伊斯瓦尔强调,这种指责并不公平,因为当年冲突刚爆发时,正是拜登政府公开鼓励印度加大从俄罗斯的采购,以帮助分散欧洲对能源的需求压力,稳定全球石油市场。

这倒不是印度编瞎话,确实有美国多名高级官员在俄乌冲突初期就曾发出鼓励,认为必须有人买下俄罗斯的石油,否则全球油价将会失控,进而危及西方国家自身的经济复苏。

然而,现在情况骤然反转,美国总统特朗普为了向印度施压,一直拿印度购买俄油说事。

而印度搬出拜登时期的言论作为证据,试图通过讲理让华盛顿收回制裁威胁。

这一幕,十分讽刺,自诩为大国的印度,居然还在认真回忆和陈述前任美国总统的承诺,好像真有人会在特朗普的政策中找逻辑一致性。

印度从购买俄罗斯石油中获得的利益确实非常大。

首先是直接的价格差,俄罗斯石油在国际市场以折扣价抛售,印度大举采购,以每桶折价5美元来计算,印度每天进口一百多万桶,仅这一项,每年就能节省数十亿美元的成本。

而印度作为全球第三大石油进口国,能源安全一直是它的软肋。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欧洲加紧囤积中东和非洲能源,印度如果不转向俄罗斯,很可能面临油价飙升与供应短缺的双重风险。

俄罗斯原油不仅填补了缺口,还帮助印度控制了国内通胀,维持了消费者的负担可控。

再一个就是出口环节的收益。印度的大型炼厂,比如信实工业和奈亚拉集团,利用折价进口的俄罗斯原油加工成柴油和航空燃料,再出口到欧洲和亚洲市场,从中赚取可观差价。

据估算,每年为印度带来了数十亿美元的外汇收入。

莫迪和拜登

现在特朗普放话,说印度你赚得太多了,我得收你额外的费用。

这个逻辑,显然与道理无关。

拜登可以因为维护欧洲盟友利益而默许印度购买俄油,但特朗普不会这样算账。他直接挥舞大棒,逼迫印度进贡一部分利润。

对于特朗普而言,印度搬出拜登时期的政策声明毫无意义。

特朗普既不会承认前任的说法对自己有约束力,也不会在意逻辑是否前后一致,他唯一考虑的,是此举能否为他带来国内支持与政治资本。

正因如此,印度外交部拿着拜登当年的言论去和特朗普谈合理性,本身就是一场笑话。

特朗普

归根到底,美国在能源与对外政策问题上的双重标准与随意性,通过此事已经暴露无遗。

拜登时期,美国鼓励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是因为那符合当时的战略利益;如今特朗普一上台,立刻将同样的行为视为问题。

而与此同时,美国自己仍在与俄罗斯保持大量交易,比如继续进口核燃料、钯金和化肥,却把印度的采购描绘成支持战争的行为。

这种双重标准,让印度的外交声明看起来格外无力。

同时也表明,美国政策没有任何延续性,现在的鼓励可能下一刻就变成了指责。

对于印度而言,这是一堂残酷的现实教育课,天真地寄望于讲理,只会让自己显得无比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