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北京大兴区人民法院收到一批特殊的诉状。

耗费巨资购置的 FSD 完全自动驾驶功能未能如约兑现,这让 7 位特斯拉车主十分不满,为维护自身权益,他们将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北京)有限公司告上了法庭。

国内车主头一回针对特斯拉 FSD 功能集体维权,这事儿一出来,就在车友圈炸开了锅。

智能汽车的自动驾驶功能早成了车企的"吸金招牌",可这次特斯拉的"招牌"怕是要经受法律的考验了。

5.6万买个"鸡肋"?车主被FSD"画饼"五年

路飞(化名)对特斯拉的钟情显而易见,身为品牌资深拥趸的他,早在 2019 年 8 月就购置了一辆搭载 HW3.0 硬件的特斯拉汽车。

本来没考虑额外花钱买功能,不过后来在短视频平台、车友群里,FSD 的宣传内容总时不时出现在眼前。

更让路飞(化名)心生向往的是,特斯拉的首席执行官,曾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FSD 将在两到三年内达成完全自动驾驶的目标。

2020年6月,特斯拉销售又跟他说"内部消息,FSD马上要涨价,现在买划算"。,路飞一听,当场就买了下来。

本来想等着体验"高科技",可这一等就是五年,五年下来,路飞的FSD只实现了高速自动跟车变道。

曾宣传的露天停车场自动召唤车辆功能,竟从未成功过,这般情形下,还奢谈完全自动驾驶?如此反差,着实令人对其宣传的真实性存疑。

"花5.6万买了个没啥用的功能,说难听点就是'鸡肋'",路飞这话道出了不少车主的心声。

更让车主们闹心的是,2025年2月25日,特斯拉官网悄悄把FSD的名字改了。

价格一分没降,功能却从 "完全自动驾驶能力" 变成了 "FSD 智能辅助驾驶功能",而且客服还表示,该功能仅适配 HW4.0 车型,HW3.0 的车辆暂时无法使用。

客服对路飞在特斯拉 App 上发起的退款申请回应迅速,只用一句简洁却毫无转圜余地的话表示:"智能辅助驾驶一经购买,概不退换。"

无奈之下,他和其他6位有同样遭遇的车主一起,在2025年6月提起了诉讼,要求特斯拉"退一赔三",换做谁花了冤枉钱还退不了,心里都得窝火。

"退一赔三"能成吗?法律账不好算

这起官司能不能赢,核心就看特斯拉算不算"欺诈"。

车主们的代理律师王有银说了,特斯拉明知道"完全自动驾驶"没得到国内监管部门批准,还隐瞒HW3.0硬件的技术缺陷,用虚假宣传诱骗车主花钱,这已经符合欺诈的条件了。

这话并非没有依据,因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早已明确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时,所披露的信息必须真实且全面,严禁进行虚假宣传。

要是真有欺诈行为,消费者有权要求"退一赔三"。

隐瞒商品性能这类与消费者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即算欺诈,这一内容在 2020 年修订的《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中也有明确说明。

其实国内早就有类似的案子,2024年有个新能源车企,宣传车子续航1000公里,实际开下来才600公里,法院最后认定车企虚假宣传,判了"退一赔三"。

如此看来,只要能证明特斯拉宣传和实际不符,车主们还是有希望的。

不过这案子也有难点,特斯拉到时候可能会说,HW3.0的技术局限是"可预见的",FSD本身就是"迭代中的功能"。

而且今年4月上海也有一起类似的官司,开庭后就休庭了,至今没下文。

北京这 7 位车主的案子刚完成立案,接下来就等一审开庭,可结果结果怎么样,谁也说不准,更不知道特斯拉到时候会有什么说辞。

不止特斯拉,自动驾驶宣传坑了多少人

不止国内,特斯拉 FSD 在海外也惹了麻烦,2024 年美国加州有 100 多位车主集体起诉特斯拉,指责 FSD 无法应对暴雨、拥堵路况,所谓的 "全场景自动驾驶" 不过是虚假宣传。

2025年3月,欧盟还因为特斯拉在欧洲宣传FSD是"完全自动驾驶",罚了2000万欧元,要求它改宣传话术。

这事儿也暴露了整个自动驾驶行业的问题,国内不少车企都爱把"辅助驾驶"包装成"自动驾驶"。

2025年就有个新势力车企,把"城市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说成是"自动驾驶",结果车主用的时候得频繁接管,引来一堆投诉。

按理说,2023年工信部就出过《智能网联汽车功能宣传管理办法》,要求车企宣传自动驾驶功能时,得标清等级,不能用容易误导人的词。

可这办法更像"建议",没有强制处罚条款,车企也就没太当回事。

毫无疑问,自动驾驶是未来的趋势,但车企不能为了卖车就"画大饼"。

对消费者来说,以后买这类功能可得擦亮眼睛,别光听宣传,得看看第三方实测报告,把宣传资料都留好,万一维权也有证据。

对监管部门来说,也该赶紧完善制度,明确处罚标准,别让"虚假宣传"成了行业潜规则,不然,再好的技术,也会被透支掉大家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