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是一天天得变冷了,并且立冬节气也进入好多天了。天气也是应该变冷了,毕竟立冬是冬季开始的节气了吧。但是,农历时间现在还是在九月耶。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答案来了,就是因为今年是双春年加闰六月,也就是说夏季本垃圾四五六三个月的,如今硬是在六月之后增加了一个闰六月。虽说闰六月叫"虚月",但却是真实存在的月份的,因此,我们能够看到,闰六月的增加,从秋季到冬季都将会是推迟一个月到来的。这以前立冬本来是属于十月到来的节气,今年因为闰六月就出现在了九月了。因此,出现了节气与农历月份倒挂的情况了。不过,这都是古人经验总结出来的,不影响人们对于节气与时间的理解的。只不过说,到了冬季的时候可能天气就有点不一样了。

今天是到了九月廿四,阳历11月13号了。明天就是到九月廿五了。有人说九月里有一个最凶 险的日子,那就是九月廿五。明天就是到九月廿五了,这个日子到底是啥日子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杨公十三忌日。也就是说在一年当中,十二个月当中,一共有十三个离日。除了七月有两个杨公忌日,其他月份每个月仅有一个忌日。因此,每个月的杨公忌日是人们择日需要重点避讳的日子。既然说是杨公忌日,那也就是世俗当中人们说的不吉的凶日,这样的日子被认为是凶 险的日子。也难怪有老祖宗总结说"九月怕廿五"。那么,这个说法到底是啥意思呢?

"九月怕廿五"

这里说的是农历九月廿五这天,也就是说的杨公忌日。而杨公忌日是古人杨筠松总结出来堪舆之说。同时也是告诉人们在杨公忌日当天有很多讲究的。同时,对于这样的日子不同月份出现,不同天气会是有不同的年景预兆的。

而明日就是到九月的杨公忌日了,怕的是带来不好的年景预兆的。想想看看,九月廿五已经是到秋季末尾了,能够预兆的天气就是冬季了,也就是说怕的就是冬季出现的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天气了。那么,九月廿五到底是怕什么呢?以老祖宗的经验来看,九月廿五杨公忌日出现怕晴天,因为晴天带来预兆是冬季干旱少雨雪的。具体来听听农谚怎么说的:

"九月廿五不见雨,寒冬两月不见雪"

这句农谚说的是在农历九月廿五这天出现了晴好天气,预兆到了冬季的时候将会是少雨雪比较暖和的冬天。具体来分析:

"九月廿五不见雨",这里说的是在农历九月廿五这天,也就是明天这样的日子。"不见雨"指的是没有下雨,特指是晴好天气。说明天气会是非常好的。杨公忌日出现晴天,预兆后期雨水少。

"寒冬两月不见雪",这里说的是到了寒月和冬月的时候,也就是十月十一月这两个月了。是冬季初冬和仲冬时节,还不见降雪天气,说明冬季会是晴多天暖,这样的冬季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的。因此,才说怕九月廿五是晴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