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刚谈妥,捷克总统突然现身日本,叫嚣台湾有事,欧洲也躲不过,关键时刻,日本急踩刹车
国际政治有时候就像一场荒诞剧--这边中欧领导人刚在北京握手言欢,那边捷克总统帕维尔就跑到东京,扯着嗓子喊"中国台湾地区有事欧洲也躲不过";而真正该紧张的日本,反而悄悄通知在台企业:"真要打起来,你们自求多福"。
前不久,中方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这场中欧建交50周年的峰会,本该是双方聚焦合作的关键时刻。双方谈绿色转型、数字经济,怎么看都是一副"务实合作"的基调。
石破茂(资料图)
可偏偏有人要搅局。在日本访问的捷克总统帕维尔,突然在东京对媒体放话,声称"台海冲突将波及欧洲",还把中国、俄罗斯、朝鲜硬凑成"敌对阵营",甚至危言耸听地说"中国在观察乌克兰战场,研究西方反应"。这位前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言论,活像一场政治碰瓷--明明捷克与中国台湾地区的经贸往来微乎其微,却偏要装出一副"台海安危系于我身"的架势。
更讽刺的是,帕维尔嘴上说着"尊重一个中国原则",转头就鼓吹"与中国台湾地区合作",这种精神分裂式的表演,连欧盟都看不下去。就在前不久,欧盟委员会紧急发声,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德国、法国等欧洲大国更是直接无视他的鼓噪,毕竟谁都知道,真要在台海问题上站队,欧洲付出的代价可比捷克这种小国惨重得多。
比起帕维尔的政治表演,日本的转变才叫精彩。就在几个月前,日本政客还在高喊"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摆出一副要替美国冲锋陷阵的架势。可到了7月,日本却传出消息:自卫队不会参与台海冲突中的撤侨行动。
石破茂(资料图)
话简直是一记耳光,把过去几年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虚张声势抽得粉碎。
说到底,日本算清了一笔账:3700亿美元的中日贸易额摆在那儿,真要为台湾问题和中国撕破脸,代价可比讨好美国惨痛多了。
国际政治的"安全距离定律":谁在玩火,谁在装样?观察各国在台湾问题上的表现,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嗓门大小和实际风险成反比。
日本作为地缘上的"前排观众",嘴上喊得凶,身体却很诚实。毕竟真要打起来,日本离中国克不是太远。所以石破茂政府宁可被骂,也要紧急刹车。
美国虽然隔了个太平洋,但毕竟有"全球老大"的人设要维护,所以一边卖武器给台湾地区,一边又不敢明确承诺出兵。五角大楼催着日本、澳大利亚"表态",自己却连"无条件保卫中国台湾地区"都不敢说--典型的"让别人冲,自己看戏"。
石破茂(资料图)
最滑稽的是捷克这类国家。捷克与中国台湾地区的贸易额不到中捷贸易的5%,却偏要学美国打"台湾牌"。结果呢?欧盟不接茬,北约盟友当笑话,连捷克本国媒体都嘲讽这是"政治马戏团表演"。
相比之下,德国、法国这些真正的欧洲大国,反而异常低调。毕竟空客50%的飞机卖到中国,大众每年在华赚走百亿欧元--谁会为了刷存在感砸自家饭碗?
这场闹剧最讽刺的地方在于:当帕维尔在东京表演"政治摇滚"时,中欧合作的列车已经开往下一站。
至于台湾问题?中国的立场从未改变,"外部势力干涉必将失败"。
说到底,国际政治不是真人秀,靠哗众取宠或许能博个头条,但最终决定输赢的,永远是实力与利益的冰冷计算。当日本企业忙着撤离、欧盟忙着谈生意时,帕维尔们的表演,终究只是历史浪潮中的一朵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