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外长刚回国,他对欧洲的最新判断,马上就在德国大选当中得到了验证。

欧洲地缘格局如今一片动荡,在结束为期十天的外访行程后,王毅外长最新的判断是,欧洲对华政策正逐渐往理性务实的轨道上靠拢,希望知道中国在想什么,在做什么,也愿意加强中欧交流,合作维护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

【王毅外长结束外访行程,接受国内媒体采访】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变化,一方面是中欧间的高层外交取得了较为积极的成效,另一方面,也与美欧关系近期的波折有一定的关系。

如今的欧盟,在外交上还从未如此窘迫过,在俄乌问题上不遗余力地配合美国,一度导致经济政策失衡,结果又被单方面地背弃,眼睁睁地看着美俄重启对话,如今还要在防务、关税等问题上被特朗普穷追猛打。

因此这段时间,欧盟从政界到战略界,都在积极探讨破局之法,而讨论次数最多的,不外乎就是"战略自主",和加强与中国的对话合作。

前者提出十余年,依然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不具备任何可行性,反观中欧战略关系却有相当的现实基础,何况今年还是双方建交五十周年。

而且可以确定的是,在咄咄逼人的特朗普面前,欧盟无论是走离岸平衡,还是推动战略自主,哪种路线的最后,都离不开与中国的合作。

【欧洲对外积极求变,对华政策出现调整是自然而然】

有这种迫切需求在,欧盟对华政策出现调整,积极对中国释放信号,就不让人感到意外了。何况中国对中欧关系的一贯立场,是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都将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并发展中欧关系。

经历了美欧关系的善变,如今的欧盟,更能理解中方立场的可贵之处。

在如此微妙的形势下,德国大选终于落下了帷幕。和之前预料的情况大差不差,基民盟和基社盟组成的联盟党一马当先,其领导人默茨获得优先组阁权,有望成为下一任德国总理;

被打上"极右翼"标签的选择党紧随其后,只是处境不容乐观,所有主流政党都排除了与其合作的可能性。

【德国大选尘埃落定,默茨取得优先组阁权】

而朔尔茨所在的社民党排在第三,得票率为二战以来最低,朔尔茨已经发文承认败选,并愿意为失败承担责任。

至于"红绿灯联盟"的剩下两家政党,绿党已经不复当年的浩大声势,德国自由民主党干脆在这轮选举中遭到重创,得票率还不到5%,完全不够资格进入联邦议会,党首林德纳随即宣布脱离政治。

与此同时,默茨现在可谓是风头无两,开始在公开场合阐述自己的内外政策,看得出来很有抱负。

当年在基民盟,他一直被默克尔死死压制,后者卸任后才迎来出头之日,不过这不妨碍他想效仿默克尔,重新确立德国在欧盟的话语权。

德国本来就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也是欧盟人口最多的成员国,然而在默克尔下台后,德国这个带动欧洲发展的"火车头",已经有些名不副实的意思,先是俄乌冲突重创经济,又是跟风炒作对华"去风险化",折腾了几年下来,倒是让美国反超中国,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选择党虽然没有笑到最后,但得票率已经大幅提升】

结果偏偏是在同一年,特朗普上台,对欧洲盟友穷追猛打起来,于是鼓吹"去风险化"的论调又不怎么吃香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德国已经陷入了内政外交的死胡同,正等着在新一任领导人的带领下走出困境。

也只有克服了国内的困难,下一任德国总理才有资格谈论"领导欧洲"。

在竞选期间,默茨本人倒是有过几次对华强硬的政治表演,不过选择党那边,倒是表现得很务实。

早些时候,选择党候选人魏德尔就强调,她的任务是恢复德国与中俄的合作关系。即便选择党最后无法在联合政府中取得一席之地,但取得大量议席,实现历史突破的选择党,将是未来德国政坛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政治力量。

【默茨既然想让德国重新领导欧洲,就要借鉴默克尔当年的务实理念】

更何况,美国那边很乐意为选择党背书,从马斯克到万斯,一方面对欧洲主流风向嗤之以鼻,一方面也加强了与欧洲右翼势力的互动,这些动向都很耐人寻味。

德国新总理如何在对外政策上作出调整,将会成为欧洲外交的一个重要风向标。美欧关系面临重大变故,又赶上中欧建交五十年,德国作为欧洲的"领头羊",新时期外交的第一步,怎么迈,什么时候迈,都有不小的讲究。

默茨嘴上说得很好听,说要让德国带领欧洲上桌吃饭,从中美俄这三个大国的手中"保护自身利益",但他既然想重返德国领导欧洲的时代,光靠对外示强是远远不够的,理性务实仍是第一要义。

首先默茨要做的,就是克服德国现在面临的经济和外交危机,尤其借鉴默克尔时代的诸多务实理念,这些都是现成的成功经验,放到现在看依然不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