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和驻刚果(金)使馆在11月23日发出最高级别通知:要求在北基伍、南基伍、伊图里、上韦莱等省的所有中国公民和企业立即报备位置并尽快撤离,特别是南基伍被列为重点撤离区。通告发完,华人社区立刻忙开了,很多人连夜收拾,企业停工。

倒着说这事儿的来龙去脉:通告之前,政府和反政府武装在东部的冲突已经升级好几个月,袭击和绑架针对外籍矿工的案子一个接一个。使馆7月就发过提醒,11月2日总统在多哈又宣布要重启对话,但暴力并未停。到了11月23日,这次警告把华人遭遇的数十起暴力事件直接点名,外交部领事司把信息放到官网和微信公众号,等于把风险等级拉到了顶。

再往前追:今年年初M23武装从1月起发起攻势。1月27日他们攻占了北基伍省会戈马,这城是东部的贸易枢纽,连着卢旺达边境。两天后监狱遭袭并起火,165名女性在混乱和火海中丧命,联合国有人权报告估计死亡可能远高于官方数字。2月6日,M23推进到南基伍布卡武郊区,政府军退却,抢掠和逃难同时发生。2月12日,伊图里省几个村庄遭夜袭,50多人被杀,房屋被烧。武装在战场上用重武器和无人机,政府军武器落后,财政投入也没起作用。

国外军队和邻国的介入把局势更复杂。联合国7月报告暗指卢旺达在背后支持M23,虽然对方否认,但现场兵力和装备都很明显;乌干达以"打击伊斯兰武装"为由介入,实际上也盯着资源线。武装团体多达上百个,像CODECO、扎伊尔民兵这些地方武装为了夺地盘互相冲突。司法系统在很多地方瘫痪,法庭关了门,法官跑了。

刚果东部本来是资源带,全世界钴的大头、铜、金、锡、钽都在这儿。加丹加高原和东部矿带储量惊人,钴的产量占全球很大比例,金矿也不少,年产金几十吨、锡上万吨。但这些矿产并没有换来稳定和富裕,反成了争夺焦点。武装会在矿路设卡收"税",把矿工当成现金来源;孩子被迫下矿井,安全形同虚设。

在这场混乱里,中国公民受到的直接冲击不少。上半年有多起针对华人的暴力事件:4月1日,伊图里曼巴萨两名在河边淘金的中国矿工被马伊-马伊袭击,一死一伤;4月9日,坦噶尼喀两名巡查设备的中国公民被绑架,至今下落不明;5月14日,马涅马卢布图的一个金矿遇袭,一名中国公民遇害,一名警察阵亡。还有更早的案例:1月4日南基伍三名中国人被当地当局抓获,身上查出金条和大额现金。还有矿工在河边被M23索要"保护费",不交就开枪,造成伤亡。

矿区作业环境本就艰难,路况差、保安不稳、医疗缺乏。国家道路网长但质量低,约3.5万公里公路中七成多是泥路,雨季过江断桥常见,卡车经常陷在泥里。矿场周边的难民营水源被污染,霍乱病例从年初开始暴增,几周就能死好多人。9月有地区出现疑似埃博拉病例,孕妇发热出血死亡,隔离条件简陋,医护装备很有限。医疗与撤离能力都很吃紧。

非法采矿造成的环境和安全问题也在放大冲突。大量小规模、未登记的采矿活动破坏河流,导致铅、砷污染,农田受损,社区冲突随之加剧。联合国和人权组织指出,非法矿场已破坏上百公里河道,枪手袭击矿场、抢夺金条的事件频发。政府在有些地方连基本的监管都做不到,但正规注册的中方企业也面临安全和合法经营的双重压力:要有无犯罪证明、完税单和勘探许可才能工作,但实际操作里常被地方武装勒索。

撤离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使馆和外交部安排的撤离线路有几条:通过邻国布隆迪转机,或者先撤往金沙萨等相对安全的城市再统一回国。企业按等级减少人员,一些非必要的作业已经停摆。撤离过程中要穿过武装设卡的道路,每个卡点往往要给好几百美元的"方便费",保安在真正开战时往往先跑,交通和补给都靠地方关系和行贿打点。好在这轮撤离总体上还算有序,数百名侨民已安全撤离。

联合国维和部队和区域军事力量也在调整部署。南非出兵有人牺牲,报道里提到14名伤亡。国际社会在卡塔尔和多哈做了几轮外交调解,7月和11月有停火或框架协议签署,但执行成疑。联合国协调人和地区组织尝试重启人道通道和航班,但地面安全仍旧脆弱。

说到这里,你能看到这不是单纯一场内战,资源、邻国利益、地方族群和武装利益交织。矿产吸引外部力量,治理能力不足,让本该带来收入的东西变成了活雷区。咱们在这儿的人,既要看账本,也得看枪声。这回使馆的警告,实打实把人从风口拉回来了,撤与留不只是业务决定,还有命在外面。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