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这场遗产大战和品牌夺位大战,真的看得人唏嘘不已。
2026年快到了,娃哈哈的饮料居然要叫"娃小宗"了。
连娃哈哈这个国民级招牌,宗馥莉都敢说换就换。
真让人忍不住琢磨背后到底怎么了。
娃哈哈上海工厂换新名
近日,因身陷宗庆后百亿遗产纠纷,宗馥莉麻烦缠身,同日香港高等法院驳回其上诉申请。
也就是一审败诉后,宗馥莉不服,想上诉,但是直接被驳回了。
当然,这还不是最麻烦的,最麻烦的是宗馥莉要面临接班后不能再使用"娃哈哈"这个商标的困难局面。
近日,娃哈哈上海工厂推出"沪小娃"品牌桶装水,起因是品牌授权争议致工厂停工。
"沪小娃"特意在广告宣传语中强调了"同宗同源",而这家工厂的法人代表宗伟是宗庆后的堂弟。
9月26日,上海娃哈哈饮用水有限公司方面称,推出新品牌是为活下去的无奈之举,因为娃哈哈商标不能用了。
宗伟尝试联系宗馥莉,但是联系不上。
股权难达成共识,就不能使用娃哈哈商标
不仅上海的娃哈哈饮用水工厂不能继续用娃哈哈品牌继续生产,浙江娃哈哈工厂也不行了。
这也意味着宗馥莉自己都不能继续用"娃哈哈"这个商标来声称了。
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娃哈哈"商标归集团,不是宗馥莉个人的;
二、集团股权三分,国资占46%有否决权,用商标得全体股东同意;
三、各方难以达成共识,导致宗馥莉无法单方面使用商标。
总的来说就是因各项历史相关遗留问题,在现行股权架构下,"娃哈哈"商标的使用,须获得娃哈哈集团全体股东的一致同意,否则任何一方均无权使用。
有消息称,杭州国资方面传出有意转让股权给宗馥莉,但价格未谈拢。
如果一直被其他股东压着,宗馥莉就无法展开娃哈哈的商业。
这也意味着,若无法获得集团其他股东的支持,承载着几十年国民记忆的"娃哈哈"品牌可能被雪藏。
宗庆后的娃哈哈时代,真的要结束了吗?
但是这不是宗馥莉一个人的问题,因为娃哈哈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太多了。
宗庆后时代依靠个人威望平衡各方利益,但未将治理结构制度化,导致接班后矛盾爆发。
各种问题丢到宗馥莉这个接班人身上,成了她不得不拔的刺。
宗馥莉启用新品牌"娃小宗"
所以近日,根据一份内部文件显示,宗馥丽决定,2026年起娃哈哈集团将更换使用新品牌"娃小宗"。
而"娃小宗"的商标目前归宗馥莉个人的宏胜集团所有,商标申请日期显示为2025年5月。
"娃小宗"设定首年销售额300亿元,并配套关闭18家旧工厂、投资10亿元在西安建设新生产基地。
并且已经明确发文件给经销商,表示从明年1月1日起,将启用新品牌娃小宗。
也就是一旦"娃小宗"做起来了,那宗馥莉就将完全脱离娃哈哈原有体系,自立门户。
"娃小宗"将成为宗馥莉摆脱历史包袱的背水一战。
"自伤式袭击"
但是这一战,谈何容易?
99%的经销商已经明确表示不会代理"娃小宗"。
他们对新品牌缺乏信心,2025年的高增长任务和微薄的利润早已让他们不堪重负。
"娃小宗"听起来像"娃哈哈"的亲儿子,但既无历史积淀,也无情感共鸣,名字有股"山寨"感。
老牌娃哈哈这么多年了,承载了几代人的回忆,所以大家会为它买单。
"娃小宗"一个全新的品牌,如何在饮料品牌林立的市场快速杀出重围?
可想而知,很多消费者根本不会买单,也难怪经销商不愿意代理。
宗馥莉换品牌名这一举措,被视为继去年"辞职逼宫"后的又一次"自伤式袭击"。
但现在看,宗馥莉是铁了心想把资产牢牢抓在自己掌握里,开创属于宗馥莉的新时代。
员工持股会的诉讼和遗产争夺案尚未完结,杜建英及其子女在公司内部的潜在影响力,都为宗馥莉的改革增添了变数。
破釜沉舟,一切尚未可知。
只能说如果失败了,宗馥莉会被千夫所指,品牌价值崩塌,市场份额流失,娃哈哈就此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