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历五月过过半,离燥热的六月只剩二十来天。这个季节对庄稼人来说就像一场赌局--既要盼着雨水润泽田地,又怕老天爷把雨下过了头。眼下正是玉米拔节、水稻分蘖的关键期,地里的作物就像贪长的娃娃,离了水就蔫头耷脑。您可知这雨水丰欠的玄机,全藏在老祖宗传下的一句老话里?

农谚有云:"两六月雨水多不多,就看四月十六"。今年农历四月十五刚过,十六这天要是落过雨点子,老辈人准保拍着大腿说:"季夏六月要泡汤喽!"您别小看这朴素的观察,早年间没有卫星云图的时候,全凭这些经验掐算着二十四节气。如今虽说家家户户都能看天气预报,可田埂上蹲着的老把式们,还是习惯抬头望望天边的云脚。

要说现在和过去最大的不同,还得数避暑的法子。早些年三伏天里,村口的老槐树下挤满扛着竹床的乡亲。如今您到村里转转,十户倒有九户装上了空调。不过庄稼人过日子讲究实在,宁可全家挤一间屋吹凉风,也不愿每个房间都安机器。这倒不是抠门,您想啊,白日里都在地里忙活,晚上回来冲个凉,摇着蒲扇在院里乘会凉,这日子过得比城里人还舒坦。

但老天爷的脸色到底关系着一年的收成。前年隔壁村就吃了大亏,整个六月滴雨未落,玉米杆子旱得能当柴火烧。去年倒是雨水足,可连着四十天阴雨,花生全烂在地里。您说这老天爷的脾气,怎么比三岁娃娃还难伺候?今年偏又赶上"双六月",从阳历六月下旬到八月末,整整两个月的暑热等着庄稼人熬。

四月十五这天要是落了雨,老话怎么说来着?"雨落四月半,六月天要漏"。意思是季夏时节雨水会格外缠绵,三天两头就要下一场。您别看眼下田里干得冒烟,真要应了这句老话,到时候怕是要天天穿着胶鞋下地。不过话又说回来,雨水多点总比旱着强,稻子灌浆时最怕缺水,玉米抽穗时也离不得雨露滋润。

这当口最揪心的要数种地的乡亲。前些日子在集上碰见个老哥,蹲在化肥摊子前直嘬牙花子。他说去年买的复合肥还没用完,今年要是雨水多,还得改施防倒伏的品种。您瞧,庄稼人连买肥料都得看老天爷脸色。要我说啊,甭管雨水多寡,地里的活计总得往前赶,总不能因为农谚说雨水多,就耽误了插秧的时辰。

说到这儿倒想起件趣事。去年村里有个后生不信邪,非说农谚都是老黄历。他家的三亩西瓜地该排水时不排,结果一场暴雨把瓜田泡成了鱼塘。您猜怎么着?最后捞上来的西瓜个个肚里灌满泥汤子。打那以后,这后生见人就念叨:"老话还是要听的。"

眼下正是小麦灌浆的紧要关头,田里的墒情得拿捏得刚刚好。雨水多了容易烂根,少了又影响千粒重。要说这庄稼活计,真比绣花还讲究分寸。您别看现在科技发达了,无人机都能打农药了,可要论对天气的敏感劲儿,还得数在地里摸爬滚打的老庄稼把式。

这两天在村头转悠,发现不少人家在整修排水沟。问起来都说:"宁可信其有,早做准备不吃亏。"您瞧,这就是庄稼人的智慧。既不全指望老黄历,也不跟老天爷对着干,踏踏实实把该做的活计干在前头。要我说啊,这才是真正的"看天吃饭"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