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扫墓乃是中国人极为重视的孝道传承之举,老一辈时常念叨"上坟颇多讲究",这些忌讳务必要铭记于心。首当其冲的便是时辰问题。
大清早露水尚未干透时切勿前往坟头,过了晌午阳气渐弱亦不适宜,上午 9 点至 11 点最为恰当。去年,隔壁老李不信此道,下午四点去上坟,归来竟发烧整整三日。
穿衣打扮切勿花哨,大红大紫的衣裳趁早收纳于衣柜之中。前年,村里有一小年轻身着荧光绿卫衣去扫墓,被其爷爷拿着扫帚追了半座山,言此颜色仿若夜店霓虹灯,祖宗见了定会眩晕。
供品摆放妥当后切勿乱动。去年扫墓时,瞧见个熊孩子偷拿供桌上的苹果啃食,其母吓得赶忙往孩子嘴里塞块糖,连说"呸呸呸",就怕沾染了晦气。
烧纸钱须烧透,带有火星的纸灰若被风卷走,老辈人言此乃财气外泄。孕妇和幼婴最好莫要跟随上坟,倒并非封建迷信。山间小路湿滑难行,鞭炮声又猝然响起,万一惊着,后果不堪设想。去年清明,医院接诊了好几位摔跤的孕妇,皆因非要去扫墓所致。
当下讲究文明祭扫,烧纸不如摆放鲜花。去年镇上新开的殡仪馆,清明当日收了二十车菊花,相较纸灰更为环保。
年轻人喜爱拍照发朋友圈,切不可将墓碑当作背景板,对着坟头比剪刀手,祖宗见此真要叹息。
归根结底,清明扫墓注重的是诚心诚意。供品不在乎贵贱,哪怕携带一瓶二锅头、摆放一包红塔山,只要心意抵达,老祖宗在那边饮着抽着,心中亦会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