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日媒报道,当地时间10日,即将卸任的日本首相石破茂发表了战后80周年的"个人见解",这篇讲话未经内阁会议敲定,全文为7页A4纸,大约6000字,主要讨论了"日本国内政治体系为何未能遏制战争"这一问题。在记者会上他还表示,此文"并非仓促写就",经过了20次修改。

在讲话开头,石破茂基于战后50、60、70周年的首相谈话表示,他在历史认识方面继承着历代内阁的立场,但强调,过去三次谈话中,对于"为何未能避免那场战争"的问题触及不多。"即使在纪念战后70周年的谈话中,也有一段文字写道:'日本试图通过武力解决外交和经济僵局。国内政治体制无力阻止这种行为',但并未提供更多细节。"

石破茂表示,"值此战后80周年之际,我愿与日本国民一起反思",随后详细列举了当时日本在极大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旧日本帝国的宪法、政府、议会、媒体、信息收集和分析的问题等。

他提到,1941年日美开战前,年轻官僚等精英云集的"总力战研究所"虽然预测"日本必败",但未能阻止开战,原因在于战前缺乏合理整合政治与军事的机制,应该强调政治在军事之上的"文官统制"的重要性。

石破茂还指出议会对军方的审查职能欠缺。1940年日本议会上,前众议员斋藤隆夫发表了"反军演说",批评中日战争,但大部分内容从会议记录中被删除。

此外,言论控制加大导致媒体转而鼓吹战争,以及存在对国际形势的误判等因素,也不容忽视。

他主张,通过每个国民对先前的战争与和平的方式进行主动思考,和平国家的基础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在战后最严峻复杂的当前安全环境下,必须把历史教训铭刻于心。"他还认为,如今的内阁不应该迎合大众舆论,鼓吹民粹和排外主义。

针对石破茂的战后80年"个人见解",日本各党褒贬不一。

尽管石破茂以"个人见解"的形式发表讲话,自民党内对其表态的反对声浪强烈。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明确表示反对称,"战后70年谈话已是最佳版本,无需新的表态",还有自民党人士此前希望"搁置发布"。

日本维新会共同党首藤田文武则对发表时机和形式提出质疑。他称目前处于首相交替时期,并且此次讲话以"不经内阁会议敲定、搞不清楚正式还是非正式的形式发表,这种做法有待商榷"。

日本国民民主党党首玉木雄一郎则表示肯定,认为石破茂"洞察到导致战争的体制问题,这一点很新颖,具有一定的意义。"日本共产党委员长田村智子批评称,其讲话"完全没有表示对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的反省。"

不过,在面对凤凰卫视记者提问时,石破茂则强调:"政府从未说过'那场战争不是侵略'这样的话。我本人也持相同立场,这一点必须正确认识。过去,日本在中国或在亚洲所做过的事,必须要有准确而清醒的认识。我们日本人可能会遗忘,但亚洲各国的人们并没有忘记这段历史,这一点我们要深刻意识到。必须让国际社会认识到,日本人真诚地面对历史,这一点非常重要。"

观察者网时政评论员认为,石破茂以不经内阁会议敲定的形式发表"个人见解",深入阐释日本为何会走向战争的内在机制,这在战后日本首相中是首次,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石破茂卸任首相前的政治勇气,也表露出了在内部政治关系中,其个人的无力感。

另一方面,在讲话中回避了关键的"侵略"二字,却在记者会上承认"侵略",也表露出了某种两面性,而且一如其联大演讲,终究没有说出"道歉"。

这与日本政坛持续右倾化的背景密切相关,甚至日本社会都认为,已经不能用寻常的"鹰派"来形容某些极右翼分子、政客与历史修正主义者,而出现了一个更独特的称呼,即"笨派(バカ派)"。"笨派"人士固守所谓"靖国史观",否认慰安妇问题与南京大屠杀等重大加害事实,甚至以"复活特攻精神"的姿态,一路朝着篡改历史的方向猛冲。尽管这一称呼带有贬义,却也准确揭示了其背后所体现的,是一种非理性、近乎狂热的极端主义,而其中不乏一些知名政客。

相应地,石破茂在"个人见解"中强调,当代政治人物必须具备不屈服于短期民意的责任感。他明确表示,绝不能为迎合一时舆论、助长民粹或排外情绪而牺牲国家长远利益,直指选票政治下的短视行为。这番话也可视为对高市早苗等极端保守派政客近年政策倾向的间接回应与委婉警告。

然而必须指出,石破茂仍属于保守右翼阵营。他此前曾支持修改"无核三原则",并推动建立东亚版"北约",在日本政治谱系中属于对华强硬的武力路线。因此,在此次谈话中,他并未否定2015年时任首相安倍晋三提出、标志"道歉外交"告一段落的"安倍谈话",显示其在历史认知上仍延续着安倍路线。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此前指出,中方始终认为,以正确态度认识和对待历史,以实际行动体现对侵略历史的反省和道歉,是日本战后重返国际社会的重要前提,事关中日关系政治基础,事关日本与邻国的关系,也事关日本的国际形象。

但是,石破茂的"个人见解"中,最值得玩味的一处,或许是关于"天皇"的空白。

在分析旧日本"宪法的问题"时,石破茂说:

直到日俄战争时期为止,元老仍在外交、军事和财政三方面发挥着统合的作用。作为曾以武士身份从事军事活动的人物,元老们对军事有着深刻的理解,并能够加以控制。借用丸山真男的话来说,"元老、重臣等超宪法性存在的媒介",在国家意志的统一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元老们相继去世,这种非正式机制逐渐衰退。之后,在大正民主时期,政党试图在政治与军事之间实现统合。传统上,"统帅权"仅限于与作战指挥相关的"军令"领域,而在涉及预算与体制建设的"军政"方面,则被解释并运作为内阁成员即国务大臣的"辅弼"事项。可以认为,文官统制的制度性缺失,是由元老、其后由政党,通过实际运作的方式加以弥补的。

那么缺失之后呢?《明治宪法》第11条规定,"天皇是陆海军的统帅"。

既然石破茂认定的弥补机制失效,要解答"宪法"和"统帅权"的相关问题,是不是就要引出天皇的责任问题?

他是要归罪于军部,为天皇说两句好话;还是要进一步挑明?

都没有。

"宪法的问题"在此戛然而止,石破茂直接转进到下一部分"政府的问题"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