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欧洲中部地区的重要国家,波兰的地理位置十分关键,八到九成的中欧班列会从波兰经过。

然而,波兰在前不久以俄罗斯军机入侵波兰领空为由,宣布关闭波白边境口岸,阻断了大量中欧班列的运行。

对于波兰的这一行为,我国在提出外交交涉后,也加速筹备备用方案。面对压力,波兰紧急转向,放行中欧班列。

据观察者网9月24日报道,当地时间23日,当波兰总理宣布午夜重开波白边境口岸,

这一政策让大量列车驾驶员终于松了口气,波兰此前军演后的无限期封关,一度让他们如坐针毡。

要知道,波兰这次封关看似是安全考量,实则掐住了中欧贸易的一个大动脉。

根据欧洲铁路货运协会的数据,85%到90%的中欧班列需经波兰入境欧盟,这意味着每关闭一天,就有近30列列车、1500辆卡车滞留在白俄罗斯一侧。

不少客户被迫转向海运,虽然成本降低,但时间从30天拉长到50天,货物难以及时抵达市场。但对于波兰而言,如果中欧班列数量减少,对波兰的经济也会产生很大的不利。

更微妙的,是波兰国有铁路公司警告中国货采取备用方案。在他们看来,长期关闭口岸将导致货流南移,经黑海或中亚的新路线可能永久分流波兰的枢纽红利。

也许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波兰才开始紧急宣布放开口岸。

波兰总理图斯克称封关是"达到目的的工具",这句话值得玩味。

俄白军演16日就已结束,但波兰直到23日才松口,中间恰好穿插着北约击落俄无人机事件。

整体来看,波兰确实借机推动了北约集团的"东方哨兵"军事行动,让北约更多部队驻防东翼。

但过度操作可能适得其反,波兰曾是一带一路受益者,每年从中欧班列获得5亿欧元过境收入,中欧班列带来的贸易额更是极大地推动了波兰的经济。

但如今,波兰却可能因政治投机损伤长期信誉。封关期间,中方动静耐人寻味。王毅外长访波时强调保障班列畅通。

与此同时,我国加速与格鲁吉亚升级自贸协定,探寻新的中欧班列路线;加速与俄罗斯合作,推动北极航道开发。

这种布局让波兰陷入两难,继续强硬可能沦为地缘弃子,而开放边境又需面对国内安全派的质疑。

经过权衡之后,波兰选择了开放口岸,但更深层的信任裂痕已经出现。华沙保留"随时再关闭"的权利,如同在贸易通道上悬了把剑。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直言此举是"政治行为",卢卡申科相信"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可以轻松应对这个问题"。

事实也正如卢卡申科所预料的一样,而波兰或许低估了供应链的"记忆效应"。此次风波后,更多企业可能会将货物分流至新路线。

我国已经强调,中欧班列是中波、中欧合作的旗舰项目,希望波方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