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换脸、AI合成、AI造谣,一次比一次下作。只是这次被盯上的,不是明星,不是网红,而是一个认真卖车、靠业绩吃饭的普通人,保时捷女销冠牟女士。

她的"罪名",就是太能干、太出名、太漂亮。于是有人闲得发慌,用AI把她的脸糊到不雅视频上,编出一堆污言秽语,还顺手泄露电话和微信。一个女人靠实力卖车,却被"数字流氓"拖进泥潭。这事儿放在谁身上,都得炸。

牟女士没装孙子,她直接报警、发声明、悬赏找线索。照片贴在派出所门口,字里行间全是冷静的愤怒,"我不怕,我要查清楚"。这不是小事,她不是在争口气,她是在守住一个社会的底线。但真正可怕的,不是她一个人倒霉,而是这种AI造谣,正在变成一门"黑产业"。生成视频、换脸抠图、语音合成,技术门槛越来越低。以前要搞诋毁,得P图、得剪辑、得做假证;现在,动动鼠标、几分钟出片,还能"以假乱真"到毛孔级。

过去我们骂键盘侠,现在得加个新物种:算法流氓。那些躲在暗处的人,不再只是嘴贱,而是拿AI当武器,把别人的人生当素材,把别人的尊严当模板。这背后,是科技进步最阴暗的一面。AI的本意是让世界更高效、更美好,可现在,却成了某些人满足低级欲望的"免死金牌"。他们用AI造假,用匿名传播,然后拍拍屁股跑了,留下一个女人的名誉、一家人的痛苦和一整个互联网的恶臭。

讽刺的是,网络上的不少人看热闹不嫌事大。有人说"她红得太快""长得漂亮免不了被嫉妒""谁让她发那么多视频"。这种话,听着比造谣更恶心。仿佛受害者要为自己被侵犯负责。拜托,牟女士的"错",是卖车卖得太好。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保时捷销冠,这本该是她的荣誉。结果,成了别人嫉妒的理由。她努力到让人不舒服,然后AI就出手了,科技帮坏人,把成功女性的形象撕碎重组,生成一段段"带流量"的假视频。

有些人会说:"这不是真的,大家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嘛。"问题是,网络世界没那么讲理。只要有人信、有人传、有人截图,那就够毁了。流言的传播速度,总是比真相快十倍。她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前阵子还有人被AI合成到情色广告里,被假冒账号用来诈骗;甚至有高校女生被"深度伪造"后,被同学拿来取笑。这不是"玩笑",这是赤裸裸的暴力。

更离谱的是,目前对这类行为的处罚还跟不上。就算抓到了,也多是个"治安处罚""网络诽谤",顶多赔点钱。可对于被害人来说,那是名誉、事业、信任全线崩塌。AI换脸容易,洗掉污点难。AI时代,最恐怖的不是机器变聪明,而是人变坏。AI没道德,但用AI的人有。结果呢?技术成了遮羞布,恶意披上了"创新"的外衣。

牟女士说,她现在每天都在接陌生电话,被人骚扰、被人辱骂。她不敢出门,不敢看评论。那些AI合成视频,就像病毒一样,躲在各个角落,删不干净、封不完。她想靠悬赏去查源头,可互联网的阴沟太深,线索像泥一样滑。

有人在评论区写:"这就是流量的代价。"真是笑死人。流量的代价,应该是努力和曝光,不是被恶意捏造、人格侮辱。谁都知道,靠实力拿销冠不容易,她拼了命卖车、拍视频、建立口碑,这叫职业荣誉,不叫"该挨打"。

更深层的问题是,我们的社会还没准备好面对"AI造谣时代"。过去造假靠嘴,现在靠模型。以前是"P图",现在是"合成"。以前我们还能说"肉眼可辨",现在连算法都分不清。真与假正在被搅成一锅。

科技的脚步太快,而法律的脚步太慢。技术造出的恶,没找到匹配的惩罚。一个键盘侠,只要藏得够深,就能毁掉一个人的整个人生。但也有人开始觉醒。像牟女士这样,敢公开维权,敢报警、敢发声,她其实是在替无数受害者说话。她不是一个人在斗,而是在提醒所有人:别让AI成了恶人的盾牌。

有人说她"太刚",我觉得,这种刚,正是被逼出来的。当一个人被逼到必须用悬赏追凶的地步,这个社会的技术进步,就该被重新审视。时代在飞,底线别掉。AI再智能,也得有边界;人再聪明,也得有良心。牟女士的遭遇不是个例,而是一个警钟。下一个可能是谁?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