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东京,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酣眠,首相官邸的会议室却灯火通明。
高市早苗,这位日本历史上首位女首相,已经坐在了会议桌前。

11月7日凌晨2时55分,她顶着夜色离开众议院议员宿舍,3点刚过就正式开启会议。
这场长达3小时的研习会,只为一件事--上任后首场众议院预算委员会答询。
紧接着,她马不停蹄参加经济安全保障推动会议,上午9点前就站上了质询台。
一天行程排得比打仗还满,高市早苗用行动兑现了当初的承诺。
"抛弃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只管工作、工作、工作。"
这句在自民党总裁选举时喊出的口号,如今成了她的执政标签。
但这场"铁人式加班",没换来一片叫好。
众议院里,质疑声率先响起。
立宪民主党议员黑岩宇洋直接爆料:"上百名官员连夜待命,不少人赶写材料通宵未眠。"
面对质疑,高市早苗当场致歉:"给秘书官、警卫和司机添了麻烦,深感抱歉。"
可致歉的诚意,似乎没那么足。
她解释说,是因为质询提问傍晚才提交,文件凌晨3点才整理好,实属无奈。
还强调自己从不让官员讲解,都是自行研读,否认影响百人。
但这套说辞,根本没说服日本民众。
"文件半夜才好,还不是为了赶你的时间?"
"自己想当铁人,凭什么拉下属陪葬?"
社交媒体上的吐槽,戳中了日本社会最敏感的痛点。

要知道,日本是出了名的"过劳死"重灾区。
这些年政府好不容易推动"工作方式改革",倡导平衡工作与生活。
结果作为国家领导人的高市,公然否定这个理念,甚至想放宽工时规定。
这不是开倒车,是什么?
更讽刺的是,她这句"工作工作再工作",还入围了2025年日本流行语大奖。
提名背后没有赞扬,全是质疑与无奈。
有过劳死官员的家属直接发声:"她根本不懂失去亲人的痛苦。"
律师团也批评她的言论"极其不当",否定了多年的改革成果。

高市早苗为何非要这么拼?
答案藏在她脆弱的执政基础里。
这位三度竞选才成功的首相,上任之路布满荆棘。
公明党决裂、在野党阻击,最终只能与维新会结盟才勉强上台。
如今执政联盟在国会两院都是"双少数",任何政策都可能被卡壳。
而众议院预算委员会,堪称首相的"生死考场"。
这里掌握着国家预算审查权,所有重大政策都要在此接受质询。
预算案通不过,政府政策就无法推进,甚至可能引发内阁下台危机。
对高市来说,这是必须挺过的第一关。
她没有小泉纯一郎那样的政治魅力,也缺乏强势的派系支持。
只能靠"极致勤奋"塑造形象,试图稳住摇摇欲坠的政权。
可这种"透支式执政",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自民党前经济产业大臣斋藤健都忍不住提醒:"希望首相适当休息,才能保持好状态。"
长期凌晨工作、睡眠不足,反而可能影响决策准确性。
这不仅是对她个人的考验,更是对日本危机管理的隐患。
内阁官房长官木原稔出面打圆场,说高市的表态只是"表达履职决心",政府仍重视工作生活平衡。

可一边让上百名职员通宵待命,一边说重视平衡。
这种自相矛盾的辩解,只会引来更多吐槽。
争议的核心从来不是"勤奋"本身。
而是高市把个人选择,变成了集体负担。
她享有优厚待遇和医疗保障,能承受熬夜加班。
但普通职员没有这样的条件,长期透支健康只会得不偿失。
更危险的是,首相的示范作用。
如果国家领导人都推崇"过劳式工作",企业很可能纷纷效仿。
日本好不容易有所改善的劳动环境,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
对高市早苗来说,这场"作息风波"只是开胃菜。
防卫费翻倍的资金来源、涉丑闻议员的人事安排、与在野党的政策博弈。
每一个议题,都是比凌晨开会更难啃的硬骨头。
她想用"铁人作息"证明自己,却可能忘了:
执政的根本,是解决民众的诉求,而不是感动自己。
日本民众需要的,是能降低物价、保障权益的政策。

可能是因为拼命熬夜工作,气色大不如前了
不是一位只会熬夜加班,却让下属"陪跑"的首相。
凌晨三点的灯光,照亮了高市早苗的政治野心。
却照不亮日本政坛的深层困境。
这场"工作狂式执政"能坚持多久?
当"铁人"的光环褪去,她又该如何维系脆弱的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