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说龙。

咱们熟读《西游记》,里面的四大龙王分别唤做:东海龙王"敖广"、南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顺"、西海龙王"敖闰"。西海龙王三太子,唤做敖烈,后来成了唐僧的坐骑白龙马。

在《封神演义》里面,稍微略有不同,东海龙王叫敖光,光和广读音差不太多。

总之,奇怪,为何以四海龙王为首的龙族均被赋予了敖姓呢?

总结一下,历史上说法还蛮多。

第一种,说老祖宗留下的智慧之书《易经》乾卦第五爻有云:飞龙在天。

龙,活体咱们真没见过,但我们都晓得龙的形象,乃是缝合怪,把各种的动物标志挤凑一起,长似蛇,有鳞爪,能幽能明,能巨能细,能兴雨布云,更能飞天揽胜。

不管是动画片像哪吒闹海,还是古体建筑雕梁画柱龙的彩绘等,清一色全都是巨龙腾空而起,在云中飞舞,翱翔天际,还发出"ao"的吼声,震天动地才最有气势,气势磅礴!而古人便在并不少"ao"的发音中,挑中了敖作为龙的姓,来形象的表达龙空中飞翔的意思。

那你会问?ao的汉字那么多,凭啥就挑敖,这得追溯到3000多年前。

考古挖掘出来的商朝甲骨文,主要用于占卜,刻出来看似一个威武阳刚的人形,有头部和身体,两侧各有一只手,有压迫感,透露出强烈的权威气息。搞不好创作这个字的原型就是部落首领,不是王就是大祭司。

随着文字的演化,甲骨文进化到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就是金文,"敖"字看似一个有权威的人右边一只手,似乎举着一个乐槌在指挥,可以指代随着节拍进行乐游。再进化,像繁体字敖的上面一个"出",下面一个"放","出有游"之意,加上足步的"走之"就成了"遨游"的遨。

那龙,飞龙在天,敖游四方,龙吼ao~作为龙族首领龙王姓敖,不就对上了吗?

还有种说法,据考证,三皇五帝时期,各部落都有自己的图腾,狮虎熊罴狼什么,曾跟黄帝合并的炎帝部落曾出了位猛士,因战功和他的部族被封与敖地,号太敖。

太敖氏便以龙为图腾,这可能是中国最早使用龙为图腾的部落,他的子孙都以封地敖为姓,从此,传说中的龙也被赋予了"敖"姓。

但也有说敖姓不是中原炎黄部落的,乃是距今约4000年前后,起源于蚩尤九黎部落,控制长江中游地区,向北大规模扩张,曾与大禹逐鹿中原的古部落。

他们才是以龙为图腾的最早的部族,敖姓起源这里。战败后,少数不愿归顺的敖姓自称龙的传人的原三苗后人退出中原,居住在如今湖北、湖南等地。

黄帝后裔鬻熊建立楚国,楚国王室非常崇拜龙,被废弑没有谥号的王室以及后代均被赐"敖"姓,这可能也是龙王姓"敖"的一个原因。

下面的说法,很多盆友估计也是第一次听说:据《史记·补三皇本纪》载,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交战。共工被打败,气急败坏用头撞断世界的支柱周山,导致天塌地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

女娲心念苍生,炼出五色石补天,并斩巨型神兽大鳌之足撑住东、西、南、北四极,万灵始得幸免。

神鳖有多大?曾驮着仙界蓬莱、瀛洲、方丈三岛浮于海面上。既然神鳌被女娲给斩了,那五湖四海管理权便由腾云布雨的大小龙王所取代,龙王便被冠姓鳌为名。

问题龙不是龟类,也不是鱼类,便去掉了鳌拜的鳌的鱼字底,成了如今的"敖"字。

最后一种观点,很新颖,传说,孔子曾向老子求教,回来后,弟子问老子长啥样啊?孔子敬畏的说,我见到老子,感到其思想境界就象遨游在太虚中的神龙,使我张口结舌说不出话,舌头伸出来也缩不回去,弄得我心神不定,不知道他到底是人还是神。老子,真吾师也!"

老子姓氏的发音(lao)和ao是很相似,故而龙族姓敖,可能来自于老子神龙见首不见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