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的七月是祭祖的月份,七月初一开地门,七月晦日关地门,期间就是祖先活跃之时。明日七月二十九,就是今年七月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地门关闭之日。老人说:"明日关地门,五事要回避",分别指的是什么?
地门在哪儿?
在二十四节气之中,夏至是太阳北行的极致,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冬至是太阳南行的极致,是黑夜最长,白昼最短的一天。所以夏至就是一年中阳气上升的顶点,冬至就是一年中阴气上升的顶点。
正所谓"阳极而生阴,阴极而生阳",所以"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也就是夏至当天,太阳落山,阴气初生。冬至当天,太阳升起,阳气初生。夏至当天,太阳从东北寅位升起,从西北戌位落下。冬至当天太阳从东南辰位升起,从西南申位落下。
所以西北戌位就是阴气初生之地,而东南辰位就是阳气初生之地。那么阴气初生之地也就是阳气的顶点,阳气初生之地也是阴气的顶点,因此戌为天门,辰为地门。戌在西北,辰在东南,所以西北为天门,东南为地门。
《河图括地象》中说:"天不足西北,地不足东南,西北为天门,东南为地户,天门无上,地户无下"。阳气的增强是不断发散和上升的,而阴气的增强是不断收敛和下沉的,天门是阳极之位已到顶,地户是阴极之位已到底,所以天门无上,地户无下。
那么开地门也就是打开了东南辰门,关地门也就是关闭了东南辰门。辰为水库,是水尽火显之地。戌为火库,是火尽水显之地。火为老阳,水为老阴,所以地门生阳,天门生阴。从阴到阳的过程就是从地下到了地上。
所以地门打开,祖先出来,地门关闭,祖先归去。辰为水库,因此祖先从水中出来,又从水中归去,于是人们在七月祭祖之时,用鸭子来祭拜,其用意就是鸭子会游泳,可以去水中接祖先回来。而中元节放河灯,也是为祖先照亮回来之路,谓之"照冥"。
那么七月的最后一天"关地门",也就是祖先归去之时,于是人们在这一天用"落苏灯"照亮祖先归去之路,也就是用茄子做成的灯。因为水中黑暗,祖先在来去之时,容易找不到路,所以中元节放河灯,七月晦日挂"落苏灯"。
明日有啥特点?
明日是七月晦日,此时月亮即将运行至太阳和地球中间,属于月亮的强引力时期,也是地球上的事故多发期,所以农历每个月的晦日就是晦气聚集之地。明日是秋季的辛亥日,亥处于地支最后一位,为地支的穷尽之处,所以亥日就是穷日。
在四季之中,春季属木,夏季属火,秋季属金,冬季属水,因此春季的乙亥,夏季的丁亥,秋季的辛亥,冬季的癸亥,就是四季的"穷日"。同时亥位于阴极之位,为阴中之阴,其象为坤,所以亥日就是"重日",也就是好事易成双,坏事依然会重复。
明日是申月的亥日,申与亥之间是相互伤害的关系。亥为木的出生之地,亥卯未合木,而秋季属金,专门压制木气,因此秋季的亥卯未之日就为"虚日"。申月以子日起青龙,亥日就为勾陈之日,也就是地狱星所在之日。
五事要回避,指的是哪五事?
一、不嫁娶
农历每个月的最后一天是晦日,也就是晦气聚集之地。明日是七月的晦日,也是秋季的"穷日",为岁穷月尽之时,祖先归去之日。申亥相害,又逢重日。虽然人们都希望好事成双,但结婚嫁娶之事,人们都希望不要重复,一生一次,与一人白头偕老。
明日辛亥为穷日,寓意着日子还没有开始就穷尽了。《淮南子》中说:"亥者,阂也"。有隔阂之意,处于阴极之位,为阴中之阴。那么结婚嫁娶就是男人和女人走到了一起,也就是阳和阴走到了一起,在纯阴之时不利丈夫,所以彭祖说:"亥不嫁娶,必主分张"。
二、不下河
明日关地门,也就是祖先归去之时,四面八方的祖先纷纷往东南辰门汇聚,也就是往水中聚集。所以明日不下河,特别是不去陌生的水域游泳。俗话说:"七月半,鬼乱窜,没事别往河边走",就是因为七月半的祖先是从水中出来的。
而关地门之时,同样也是祖先活跃之时,纷纷从水中归去,如果此时下水,容易被祖先带走。此时水面上虽然还有温度,但水下会比较凉,如果贸然跳入水中,容易导致腿部抽筋,就像是被什么东西拽住了一样,容易溺水。
三、不晚归
七月祭祖与清明祭祖最大的区别就是清明节要去坟头祭拜,因为清明节位于春分之后,阳气强旺。而七月是秋季的第一个月,秋季为少阴,此时季节属阴,祖先就跑出来了。所以"七月半,鬼乱窜",但清明节是不会乱窜的。
在七月之中,有三个时间段是祖先最活跃的时候,也就是七月初一,七月十五前后,和七月的晦日,关地门之时。此时祖先都往东南辰位汇聚,因此不往东南方走。而晦日的夜晚是看不到月亮的,一片漆黑,又处于月亮的强引力时期,因此不晚归。
四、不挡门
明日关地门,也就是祖先活跃之时,古人认为一切不好的东西都是直来直去的,并且会从大门进入家里。于是人们在正对大门的位置建一个照壁,其用意就是阻挡直风闯入家里。照壁也被称为南墙。
俗话说:"不撞南墙不回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南墙就是用来撞的,也就是让一切直来直去的风撞的。当不好的气流从大门进入之后,就会一头撞上南墙,然后就会转身离开。因此明日不站在大门中间,也不立于南墙之下,特别是正对大门的一面。
五、不贪凉
七月位于夏秋过渡之时,在季节交替之时,也是人们最容易生病的时候。那么七月晦日关地门,祖先纷纷往东南辰位汇集,而东南辰位也就是巽位,巽为风,此时之风是秋季的凉风,也就是金风。
所以七月的祖先从水中出来,又从水中归去,乘风而来,乘风而去。在初秋季节,凉风细雨最容易让人受凉,因此七月的祖先就是秋季的凉风凉雨,当人们适应了秋季的凉风之后,也就不容易受凉了,也就是地门关闭之后,人们就适应了秋季的凉气。
而这种适应的过程就是从七月初一到七月晦日,也就是说这段时间的风最容易伤人。而这种风也可以称为"鬼",古人将一切看不见,却让人害怕的东西都称为"鬼"。所以此时的夜晚要将肚子盖好,不吃冰冷的食物,以及不露背,不贪凉等。
七月廿九正值秋收关键期,连阴雨可能导致粮食发芽霉变,直接影响全年生计。老农们观察到特定天气模式与后续气候的关联,形成"七月廿九雨,四十五天阴"的经验之谈。
即便在现代农业技术发达的今天,这种基于长期观察的经验总结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气象学研究确实表明,特定时段的降水模式可能影响后续天气走势。同样,古代交通不便,雨天出行风险极高,"七月廿九不出门"的禁忌实质是对人身安全的合理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