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国惹怒后,菲方收到美国一封信,吓得不轻的马科斯决定亲自走一趟
根据环球网报道,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近日收到美方关税调整通知后,决定紧急访美,试图在8月1日关税生效前争取谈判空间。过去两年,马科斯政府在南海问题上动作不断,频繁联合美军开展联合军演,在仁爱礁、仙宾礁等争议海域主动挑衅,甚至允许美军使用苏比克湾等军事基地部署中程导弹。这些举动被外界视为配合美国"印太战略"的"投名状"--马科斯团队曾多次公开表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换取美国在贸易、安全领域的支持。
马科斯(资料图)
但现实来得很直接。2025年4月,美国以"推动贸易公平"为由,宣布对菲律宾输美产品加征17%关税,这个税率已是当时东南亚国家中最低水平。然而仅仅三个月后,美方以"谈判进展缓慢"为由,将税率上调至20%。这意味着菲律宾输美商品成本平均增加两成,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服装、纺织品)利润空间被压缩至个位数。
菲律宾经济对美依赖有多深?2025年前四个月,菲律宾从美国进口猪肉1.4万吨、鸡肉4.3万吨,占同类产品总进口量的18%。这些日常消费品的价格波动直接影响普通民众生活。更关键的是,菲律宾支柱产业--电子半导体、服装纺织、农产品加工--普遍利润率不足10%,出口受阻将直接导致工厂减产、工人失业。
经济压力已传导至政治领域。中期选举后,马科斯的支持率从58%跌至42%,反对党正推动针对副总统莎拉的弹劾程序,杜特尔特家族支持的地方势力也在多个省份发起抗议。若经济持续恶化,马科斯的执政基础将进一步动摇。
美方态度却异常强硬。特朗普在信中明确警告,若菲律宾采取反制措施,美国将"按比例加征更多关税"。这种"只许自己施压、不许对方反抗"的做法,彻底打破了美菲"盟友平等"的表面默契。
马科斯(资料图)
菲律宾并非没有努力过。2025年4月加税后,菲方曾增加对美农产品采购,试图用市场换关税优惠,但美方胃口显然更大。现在马科斯带着谈判方案登机,方案里可能包括降低农产品进口壁垒、扩大半导体技术合作等内容,但美方会轻易让步吗?
从历史经验看,美国"关税武器"的效果正在减弱。越南曾为争取低税率谈判半年,最终仅拿到20%的"标准线";柬埔寨更因拒绝让步,至今未与美国达成新贸易协议。菲律宾若想争取到10%的税率,可能需要付出开放医药市场、允许更多美军基地运营等代价。
对马科斯来说,这次访美更像一场"赌博"。若能将税率降至15%,或许能暂时稳住经济,但需承受国内"出卖主权"的批评;若谈判破裂维持20%税率,经济衰退可能加速政治危机。更麻烦的是,菲律宾主要出口市场除了美国,还有中国、东盟。若因高关税失去美国订单,能否及时转向其他市场填补缺口?
菲律宾电子产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菲对美出口额同比下降12%,而对华出口增长。这说明部分企业已开始调整市场策略,但转型需要时间--新建生产线、重新认证产品、建立物流网络,每一步都需要资金和政策支持。如果马科斯访美失败,政府能否提供足够补贴帮助企业转型?
马科斯(资料图)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特朗普的政策重心转向国内,对东南亚的关注度下降。菲律宾即便拿到关税优惠,也可能只是"短期安抚",长期来看,美国更希望将菲律宾纳入其主导的供应链体系,而非真正支持其经济发展。这场"生死谈判"的结果,不仅关乎20%的税率,更将决定菲律宾在中美博弈中的位置--是继续当"棋子",还是寻找"破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