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最著名的汉奸竟然是他......

公然谄媚西方,自诩时政评论员,煽动美军轰炸中国制造"大麻烦"。

肆意抹黑祖国,成为国内军迷的公敌。

他就是被骂头号叛徒的"专家"--安德烈·平可夫。

从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到彻头彻尾的"汉奸"。

哗众取宠一系列恶行,令人发指,"崇洋媚外"更是刻在了骨子里。

当"惨"都不够形容的下场曝光后,简直大快人心!

01

从古至今,汉奸一直都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存在。

安德烈·平可夫就是个典型中的"典型"。

2022年3月,他以国际评论家的身份,在美国《华盛顿时报》上发表了关于自己的一篇采访。

居然建议美军在台海或南海冲突中。

对中国军舰实施类似1999年"误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战术。

当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发动导弹袭击。

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美国却声称是"误炸"。

使用了过时的地图,导致错误定位中国大使的位置。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种解释漏洞百出。

中国大使馆位置明确,且早已通报给相关各方。

如今平可夫试图说服美国,以相同的手段给中国制造压力。

无疑是在触及无数国人的底线。

也是从此刻起,平可夫一步步暴露了他的反华思想。

今年1月份的时候,他还前往台湾,专门拜访了柯承亨,两人一唱一和。

竟大肆鼓吹"大陆军事威胁论",实在可恨。

而距离他最近一次"小丑"行为。

就是他在《汉和防务评论》上,推出了"水泥航母威胁论"。

扬言这一仿真工程,可以看出中国已认真研究美国航母,有军事意图。

可以说,平可夫的人口中,中国成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国家。

他不遗余力的胡说八道,甚至还在对台海问题上指手画脚。

在大陆与台湾岛关系紧张的时候,不止一次地前去台湾。

帮着岛内别有用心之人出谋划策,想要挑起事端。

种种言行举止,让他遭受不少质疑和谴责。

"卖主求荣"的形容词,更是向平可夫纷至沓来。

虽然他满不在乎,继续在"反华"路上越走越远。

但从"最初轨迹"就足以见得,一切都有迹可循。

02

安德烈·平可夫,原名张弘毅。

1963年出生于云南普通家庭,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他自称儿时压抑、性格孤僻又自负,甚至妄称自己是百年一遇的天才。

9岁时,他就对越战指指点点,说美军战术不行。

11岁公开质疑苏联元帅朱可夫的指挥能力。

13岁自学小提琴能拉莫扎特曲子,便自认为是音乐神童。

但他这般自傲,看不起老师和同学,从小就没朋友,遭人嫌弃。

1984年,平可夫从昆明师范专科毕业后,远赴日本留学改变命运。

成为日本青山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系预科生,专门研究苏联。

但这段求学路并没有一帆风顺。

平可夫花了两年时间,都没得到青山学院的硕士资格。

且家境本就贫寒,还是自费上学。

在日本生活格外凄惨,只能靠打零工来养活生计。

每每心力憔悴之际,他总会用偶像激励自己。

认为总有一天,会成为苏联将军朱可夫一样的人物。

可现实是残酷的,平可夫还是要为柴米油盐奔波。

为了学业,他娶了一名日本女人,靠着女方的钱又到美国留学。

之后辗转到加拿大,靠创办中文版的《汉和军事评论》一举成名。

并放弃中国籍,加入加拿大。

从那时起,平可夫就开始迎合西方世界的所谓"中国威胁论"。

把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再添油加醋地猜测一番,当做事实来写。

以为可以为西方反华势力提供一些"素材"。

没想打,他还真的因此而红。

俨然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学生变成"国际军事评论家"。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曾邀他去讲学。

英国《简氏国际防务评论》也曾聘他出任亚洲特派员。

平可夫一直在紧盯着"中国航母",却不想,这样的作为只会"自掘坟墓"。

03

1993年,在日本《军事研究》杂志上。

平可夫发表文章,大谈"中国发展航母"。

后来,他又编造了不少与"中国航母"有关的话题,散步"中国威胁论"的谬论。

言语间尽是对祖国的挑衅,可这还没完。

凭借精通五国语言的"本事",平可夫在不同场合变换身份。

面对英国的智库,他用牛津腔侃侃而谈"中国导弹部署的短板";

一见到俄罗斯军方,立马切换成了圣彼得堡的贵族俄语,拉近关系。

对于台湾的政治人物,他总是用带点台语的"国语",来强调两岸分裂是事所必然。

军迷们早就接受不了平可夫的胡说八道。

直到2022年的"误炸"言论,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的叛国行为,激起了国内民众的极大愤慨。

军事爱好者自发在照片上标注"禁止平可夫使用"。

专家集体抵制其参加学术会议;各大平台也纷纷下架平可夫的所有书籍。

他在国内已经沦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2024年,由于他"造谣水平低劣",逐渐遭西方媒体边缘化。

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局公开表示,他的分析从来没有被官方决策所采纳。

《纽约时报》撤销他专栏作家资格;加拿大政府冻结其杂质运营资金。

就连平可夫的日本妻子都与他协议离婚。

现在他已经无法再像从前那样,自由的接受各种媒体访谈,参加公开节目。

只有零星几个极端分子还会给他捧场。

但这点支持,连维持杂志运营都不够。

曾经西装革履的"军事专家",如今发白发苍苍。

穿着便利店的工作服,弓着背给顾客扫码结账,和过去简直判若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