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7.1级地震,再次将"地震"这个词,深深地烙印在日本民众的心头。此次地震发生在日本九州岛附近海域,更令人担忧的是,它敲响了"南海海槽地震"的警钟--日本气象厅发布临时预警,称南海海槽附近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增大。
南海海槽,这条沉睡在日本列岛南部的巨大海沟,一直是悬在日本人心头的一把利剑。作为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一部分,南海海槽积蓄着巨大的能量,其活跃程度远超日本其他地震带。
日本专家预测,一旦南海海槽发生大地震,其震级可能与2011年的"3·11"大地震相当,甚至更强。届时,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包括首都东京在内,将遭受强震和海啸的双重打击,预计死亡人数可能超过32万,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面对南海海槽的巨大威胁,日本政府不敢掉以轻心。自2011年"3·11"大地震后,日本加强了对南海海槽地震的研究和预测,并制定了相应的防灾减灾计划。
日本气象厅此次发布预警后,多地迅速开放避难所,并提醒民众做好防震准备。地震预测始终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即使是科技发达如日本,也无法做到精确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和强度。
南海海槽大地震不仅对日本本土构成严重威胁,其影响范围还可能波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其中就包括我国台湾省。
台湾地震专家分析,南海海槽距离台湾岛有一定距离,地震波的影响可能有限,但需警惕由此引发的海啸。2011年"3·11"大地震就是一个例子,虽然地震波对台湾影响不大,但引发的海啸却波及台湾东部沿海地区。
日本7.1级地震以及南海海槽地震的潜在威胁,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始终是渺小而脆弱的。
面对地震等自然灾害,我们能做的,就是加强科学研究,提高预测预警能力,同时做好防灾减灾准备,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