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网上看到一篇三联发的文章叫《亚朵,挤满了偷偷开房的中年女人》,这标题很难不让人想歪。
当然文章描述的女性开房并非出于不道德的目的,而是写中年女人来亚朵寻求自己的独处时光。
这些开房的女人里,大多是身兼职场人、妻子、母亲等多个身份,她们平日里的生活被家庭和工作填满。
她们本是一群重精致,董悦己的人群,但精力逐渐被生活榨干,一边要工作,一边要兼顾家庭。
逐渐感觉到失去了自我,就像是被生活琐碎彻底揉碎的人。
而那些服务好性价比高,离家或单位近的酒店,就恰恰给了她们一个出口。
有携程数据显示,亚朵酒店非住宿消费增230%,35-50岁女性就占比67%。
上网搜了一下"已婚女性开房"的词条,令我没想到的是,居然有那么已婚女性有共鸣,纷纷留言,分享着自己类似的"酒店开房经历"。
她们花金钱买一段短暂的自由,在酒店里可以安静地泡澡、吃零食、看书、睡觉。
不必扮演妻子、妈妈、公司牛马,只需做自己。
曾经高喊着"人生是旷野"的那一批年轻人,如今最大的奢望,只是能有一个不被打扰的地方舒服地睡上一觉。
(社交平台网友的分享)
已婚女性面临的"空间困境"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说的是一名已婚女性被婆家轮番跟踪,原因是怀疑她出轨了。
直到跟踪到酒店,老公假装客房服务去"查岗",一番折腾下来才发现是一个大乌龙。
原来是女人每天要照顾孩子、上班,回家还要顾着公婆的情绪,她觉得自己快要疯了,这才出来开个房间,一个人静静呆会。
为了省钱,她定的还是那种比较便宜的小时房,却还是躲不过被婆家人数落,被说太矫情、浪费钱。
女人说:"只要锁上门,世界都安静了。不会一到家孩子妈妈、妈妈叫个不停,不会有人催促着你赶紧做饭,也不会有人催你洗衣服干家务。"
这不是说对家人有什么很深的不满,只是需要一点私人的空间,不做某某的妻子,不做某某的妈妈,只做我自己。
想到作家三毛曾说过:
"母亲的腿上,好似绑着一条无形的链子,那条链子的长度,只够她在厨房和家中走来走去。大门虽未上锁,但她心里的爱,却使她甘心情愿把自己锁了一辈子。"
人到中年且已婚的女性,去酒店开房,就像是给自己短暂的解脱,并非说逃离家庭,她们需要有充分的休息,以更有信心和耐心去面对家庭。
根据智联研究院《2025年职场妈妈生存状况报告》显示,职场妈妈日家务超2小时者占36.1%,高于职场爸爸的27.6%。
对于有工作且已婚有孩的女性来说,回家可能并不意味着休息,而是意味将开启另一种加班模式。
这些现象的背后,藏着当代已婚女性普遍面临的"空间困境"。
在家庭、职场和社会期待的多重角色下,那个最初的"我"反而无处安放。
而那些可以按小时计费的钟点房,给了她们这么个临时空间。
这种短暂的"出逃",成为她们维系内心平衡的一种方式。
与自己待在一起,这对于单身人士来说是生活的常态,却是一些已婚人士梦寐以求的奢侈时光。
已婚女性需要一个"自己的房间"
在传统的观念里,女性从小就被教育要照顾他人的感受,要优先考虑家庭需求。
这种思维模式下,让许多有了家庭之后的女性即使没有外部要求,她们也难以心安理得地为自己争取时间和空间。
外界赋予女性太多的"应该",作为妻子,你应该温柔体贴;
作为母亲,你应该无私付出;
作为员工,你应该尽职尽责。
这些角色期待,就如同无形的标准模具。
将许多女性塑造成社会期望的样子,却唯独忽略了那个真实、复杂、有多样需求的自己。
男性回到家后,能以在外应酬一天,做不好家务,带不好孩子的理由,就能拥有休息空间和时间。
而女性即使回到家,仍处于"待命状态",持续关注着家庭成员的需求。
网上有位网友的分享戳中了很多已婚女性的心:
"结婚10年,孩子5岁,在家里,卫生间成了我唯一拥有的私人空间。
只有坐在马桶上的那一刻,我才感觉时间是自己的。"
大多数普通家庭的住宅设计中,客厅、餐厅、厨房都是共享空间,主卧也通常是夫妻共用。
基本上不可能为女性专门预留出专属的私人空间,女性只能外出寻找暂时的避难所。
这让我想到了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一书中说:
"一个女人如果要写小说,一定要有钱,还要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
这"自己的房间"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一种心理和精神的独立领域。
在这里,你可以摆脱他人的期待,做真实的自己。
而酒店,就这样成了许多已婚女性临时的"自己的房间"。
没有人不断呼唤你的名字,没有人需要你立即回应,你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度过时间。
女性的需求,应该被尊重
当一位母亲告诉家人"我需要一小时独处时间"时,她不应该感到愧疚;
当一位妻子想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社交圈时,她不应该感到自责。
已婚女性的这种自我空间的需求,不应是偷偷摸摸的,而应该被社会和家庭所理解和尊重。
那些承担着多重角色的已婚女性,在生活中是需要时间和空间来给蓄能的,就像汽车需要加油,手机需要充电。
对于那些"偷偷"去酒店开房的已婚女性,我们不应简单地评判为"矫情"或"浪费",而应看到这背后的深层诉求
在众多角色和责任中,她们只是想找回一点点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这不是说对家庭的不负责,而是她们对自我完整性的保护。
深圳酒店的钟点房四小时就要两百多,曾女士会时常在某一个不是很忙的工作日,选一个离单位近的酒店。
在酒店里,她坐在窗边看完了很久没能看完的一本书,然后呼呼大睡几个小时,恢复好精力之后,再回到家。
元气十足的去面对离不开她的女儿、厨房还未洗的碗,以及总是唠叨埋怨的婆婆。
我很同意一个观点就是:
真正的家庭和谐,不是靠单方面的牺牲来维持,而是建立在每个家庭成员,包括女性的完整性和幸福感之上。
"到酒店开房的已婚女性越来越普遍"这个现象背后,其实是她们用行动对生活进行一种温和的反叛,对无条件牺牲的反叛,对完全失去自我的反叛。
她们越来越明白:只有先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顾他人,既能拥抱爱与责任,也不会丢失掉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