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内,4国接连发声承认巴勒斯坦,内塔尼亚胡恼羞成怒:你们等着我从美国回来!
据报道,在短短24小时内,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葡萄牙先后宣布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这一系列的外交行动如同惊讶国际政治的惊雷,迅速点燃了全球舆论的讨论。这不仅仅是巴以问题的一个普通进展,它还打破了多年来国际社会中有关巴勒斯坦地位的僵局,并且将长期以来处于沉寂的巴勒斯坦问题推向了新的风口浪尖。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强烈反应,更是给这一事件添加了不少戏剧性色彩。
以往,在巴勒斯坦建国问题上,西方国家大多维持着对以色列的支持,尤其是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与美国有着深厚关系的国家。大部分时候,这些国家在巴以冲突上保持谨慎立场,避免做出与美国立场相悖的决定。然而,这一次,随着加沙地区局势的进一步恶化,四个西方国家几乎在同一时刻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这种破天荒的立场转变,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
首先,人道主义危机的加剧显然成为了推动这些国家转变立场的直接原因。自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加沙地带的死亡人数已突破6万,数百万民众流离失所。国际社会对巴勒斯坦人民的困境表示关注已经有很长时间,随着局势的不断恶化,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仅仅通过对话与制裁难以实现真正的和平,而巴勒斯坦的建国权利成为了推动这一进程的关键。
英国作为传统的大国,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无疑是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英国首相斯塔默在声明中指出,承认巴勒斯坦国是为了重燃和平的希望,推动"两国方案"的实现。他特别强调,这一立场并非对哈马斯的"奖励",而是意味着哈马斯将"没有未来",不可能参与政府和安全事务。这种立场的转变,显然是为了回应国内越来越高涨的支持巴勒斯坦的呼声,并且与英国在中东地区日益增长的政治压力有关。
加拿大的支持更是具有象征意义。长期以来,加拿大的外交政策多与美国保持一致,尤其是在中东问题上。如今,加拿大总理卡尼明确表示,承认巴勒斯坦国是为了维护"两国方案"的前景,反对以色列政府在约旦河西岸扩建定居点,这一表态意味着加拿大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正悄然发生变化,逐步向国际社会的主流声音靠拢。
澳大利亚和葡萄牙的表态则更加注重人道主义维度。澳大利亚表示,此举将为"两国方案"注入新的动力,而葡萄牙则明确表示,此举是基于"良知与原则",支持巴以两国作为主权国家共存。两国虽然没有像英国和加拿大那样详细阐述政治和安全因素,但其立场的变化同样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于巴勒斯坦建国的支持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的中东事务范畴。
对以色列来说,这一系列的承认无疑是一次沉重的外交打击。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第一时间发表强硬声明,表示"巴勒斯坦国绝不可能在约旦河西岸建立",并威胁称,这些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将在他返回美国后面临回应。
然而,内塔尼亚胡的强硬回应,实际上反映了以色列政府的政治焦虑。不仅是外部压力,国内极右翼势力的影响也在推高以色列政府的立场。以色列财政部长曾公开表示,要"吞并整个约旦河西岸",这一表态让以色列的外交政策更加坚定,也让其与国际社会的裂痕愈加明显。
在这一系列变化中,美国的角色无疑是最为关键的。美国自以色列建国以来,始终是其最坚实的支持者,尤其在特朗普政府时期,对以色列的支持更是达到了顶峰。内塔尼亚胡此行的最大目的之一,显然是争取美国政府的强力支持,尤其是在他即将前往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期间,与特朗普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