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控克什米尔枪声未散,印巴外交战场硝烟又起。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度假胜地遭武装分子袭击,26人遇难的惨案瞬间点燃印度怒火。次日印度火速出招,对巴基斯坦祭出经济、外交多重反制,直指巴方支持恐怖主义。
面对印度"扣帽子"式指控,巴基斯坦4月24日强势反击。巴副总理兼外长达尔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会后召开新闻发布会,掷地有声要求印度:"必须拿出确凿证据!"达尔强调,巴武装部队已进入最高戒备状态,警告任何误判都将付出代价。当被问及印巴关系僵局时,达尔更直接抛出"对等回应"方案:若印度解除巴驻印机构安保限制,巴方将立即采取相同措施;但若印度切断河流水源,巴方将视为战争行为,绝不姑息。
这场外交博弈背后,是印巴持续数十年的克什米尔困局。作为印巴分治遗留的"火药桶",克什米尔地区冲突不断,恐怖袭击、边境交火时有发生。印度在未公开证据的情况下直接指责巴基斯坦,让本就脆弱的双边关系雪上加霜。
值得关注的是,国际社会已纷纷发声呼吁克制。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敦促双方保持冷静,通过对话解决争端。在全球呼吁和平的大环境下,印度能否拿出实质性证据?巴方强硬态度能否倒逼印度回到谈判桌?这场风波最终将走向何方,正牵动着南亚地区的稳定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