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访华时间定了?商务部火速回应,中方7字坚决,12国等收信函

据南方都市报道,7月3日,一则关于"特朗普9月初率企业团访华"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面对媒体的求证,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何咏前作出了谨慎而明确的回应:"我没有可以提供的信息",但重申了中国政府一贯的态度--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这份声明背后,是中方对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基本期待: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遵循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共同减少误解、增进合作。

然而,当访华前景尚不明朗之际,一场关税风暴已席卷而至。特朗普政府近期签署了针对12个国家的"最后通牒"式信函,威胁对部分商品征收高达60%甚至70% 的关税,生效日期就定在8月1日。特朗普以"寄信简单"为由,回避了更为高效透明的电子通讯方式。分析普遍认为,这本质上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心理战",试图以这种充满仪式感的极限施压手段制造恐慌,迫使相关国家屈服于谈判桌前。

特朗普(资料图)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关税大礼包"的12个收件国名单中,是否包含中国成了焦点。从战略逻辑推断,特朗普很可能暂时对中国"手下留情"。原因不难理解:他心心念念的访华行程与挥舞关税大棒之间存在根本矛盾。若他选择在此时对中国商品加征如此离谱的关税,无异于公开掀翻谈判桌--其直接后果将是访华行程"必定黄"。中方绝无可能在尊严被公然践踏、核心利益受威胁的情况下,为特朗普搭建展示所谓"外交艺术"的舞台。

在这场复杂的博弈中,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那根神经。就在商务部回应访华传闻的同一天(7月3日),中国前驻美大使崔天凯在世界和平论坛上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中国就是要统一!"这短短七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他强调,台湾问题关乎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没有谈判妥协的余地。这不是商量,而是历史的必然宣告。

中国台湾地区(资料图)

崔天凯进一步点明,美方能否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是检验中美"相互尊重"原则的试金石。他犀利地指出,当前某些势力陷入的所谓"安全困境",并非外力强加,而是其自身制造并跳入的。那些习惯于单边主义和霸权的国家,将其他国家正常发展视为威胁,沉迷于零和博弈与"以损害他国谋自身绝对安全"的逻辑,只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特朗普政府向12国挥舞关税大棒,其深层动机显露无遗:这恰恰暴露了美国在经济与外交领域可打"牌面"的日渐枯竭。当传统筹码耗尽,"贸易核武器"便成了虚张声势的筹码。然而,这种透支国家信誉的行为正在瓦解美国历经数十年构建的国际信用体系。"不可靠"一旦成为美国的标签,其盟友体系、美元霸权乃至全球领导地位的根基都将面临系统性动摇。

特朗普(资料图)

这场围绕访华日期、关税威胁与核心原则的交锋,清晰地勾勒出中美互动的关键脉络。中方始终敞开对话大门,但底线不容触碰--无论是贸易领域的公平原则,还是关乎主权完整的统一大业。特朗普若真有意踏上中国土地,就必须在台湾问题上收起所有试探,并在关税政策上展现真正诚意。否则,任何精心设计的外交表演,都将因失去地基而轰然倒塌。中国的发展目标始终是超越自我、实现现代化,而非压倒或取代他国。能否理解这一根本差异,将决定美国能否真正走出自己制造的战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