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4 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会见北约秘书长吕特,针对乌克兰问题宣布了两项重大政策,这一举动在国际舆论场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其背后涉及的复杂地缘政治博弈与经济利益考量,值得我们深入剖析。
首先,特朗普同意向乌克兰提供约 1000 亿美元的先进武器,美国负责制造并收取费用,北约则负责买单和运送。这一政策看似是特朗普在武器援助问题上对拜登政府做法的继承,但关键区别在于武器费用全部由欧洲盟国承担。此举看似为乌克兰解了燃眉之急,但长期效果仍有待观察。
其次,特朗普对普京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其在 50 天内走上俄乌停火谈判桌,否则美国将对俄罗斯的贸易出口实施二级制裁,征收 100%的关税。所谓二级制裁,即针对与俄罗斯有进出口贸易的国家,中国和印度首当其冲。美国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切断俄罗斯的能源出口财政来源,进而影响俄乌战争的走向。然而,这一举措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对全球贸易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从中美关系角度来看,美国若对中国产品加征 100%关税,无疑是对中国主权和经济利益的严重挑衅。中国一直秉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俄能源贸易是正常的商业往来,关乎中国的能源安全与国家发展利益。中国绝不可能因美国的压力而放弃与俄罗斯的长期能源合作战略。一旦美国实施二级制裁,中美关税战可能再次升级,这将对两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复苏带来巨大冲击,特朗普访华的意愿也将面临重大变数。
特朗普此次政策转变背后,是美国国内政治与国际战略的复杂博弈。一方面,美国国会和一些智囊机构提醒特朗普,其此前的关税战、亲近俄罗斯、疏远北约等做法为中国创造了扩大国际影响力的空间,这种声音促使特朗普重新调整对北约和俄罗斯的态度。另一方面,特朗普试图通过二级制裁扰乱中俄能源合作,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过去几个月,特朗普政府试图拉拢俄罗斯离间中俄,但未能得逞,如今改用二级制裁这一强硬手段,其背后的战略意图值得警惕。
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当下,特朗普的这两项政策无疑给俄乌局势和中美关系都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中国唯保持战略定力,严阵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