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在电影圈流传很久--
华表奖是政府的面子,百花奖是老百姓的里子,金鸡奖嘛,就是"人情世故"。
话糙理不糙。

金鸡奖颁奖典礼现场,当苏有朋宣布《哪吒之魔童闹海》拿了个最佳美术片时,台下一片掌声。
然后呢?
舞台上空荡荡,连个人影子都没有。

苏有朋愣了两秒,赶紧打圆场:"团队都忙着开发《哪吒3》呢...奖杯我们会寄送。"
网友当时就想,这得多尴尬。
更尴尬的是,直到第二天,《哪吒2》官方微博连个"谢谢"都没吭声。

01
说实话,网友对金鸡奖已经沮丧很久了。
金鸡变"水鸡",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
圈子文化,人情世故--这些无奈的东西,早就把奖项的公信力啃得七零八落。
今年评委会主任特意邀请了"国师"张艺谋。
古稀老人,权威电影人,按理说应该镇得住场子。

结果呢,争议不断。
宋佳凭《好东西》二封影后。
倒不是说宋佳演得不好,她当然好。
但问题是,咏梅的《出走的决心》就在旁边杵着呢。

一部真正意义上讲女性觉醒的电影,演技和题材都不输,豆瓣评分咬得死死的。

可《出走的决心》拿了啥?
颗粒无收。
连摄影、录音、剪辑这些"安慰奖"都没捞着。
而《好东西》呢,一口气包揽了最佳故事片、最佳女主、最佳女配三大奖。
这吃相确实有点过了。

一部片子拿三个重量级奖项,要么是它真的碾压全场,要么就是评奖标准出了问题。
而从口碑来看,两部片子明明在伯仲之间。
其实大家都懂,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圈子里,最讲究的就是人情。

02
《哪吒2》缺席这事,其实挺反常的。
要知道,饺子虽然在闭关打磨《哪吒3》,但华表奖的时候,光线影业CEO老总西装革履走上台,代替导演饺子宣读了感言。
就连其他二线奖项,团队都礼貌性的派人去参加。

可金鸡奖呢?
作为国内顶尖电影三大奖项,份量比华表还轻。
这种场合却搞"三无缺席"--导演没来、团队没来、出品方没来,属于头一回。
这是什么意思?
网友心里跟明镜儿似的。

有人翻出《哪吒2》里的情节--
玉虚宫那帮仙人,表面上光鲜亮丽,背地里搞裙带关系,欺负小妖怪。
"你看,电影里演的,跟现实是不是一个味儿?"

饺子的微博,安静得像没这事儿。
而网友们已经开始狂欢:"这才叫真性情,硬刚到底!"

03
说句公道话。
《哪吒2》真的只配一个最佳美术片吗?
开年巨制,总票房超过150亿。
轻松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并且还创造历史,杀进全球票房前五。

有网友算了笔账:"将这届所有获奖影片的票房加在一起,不够《哪吒2》一个零头。"
这话虽然刻薄,但数据摆在那儿。
更关键的是口碑--
豆瓣8.4分,猫眼9.6分,淘票票9.5分。

从画面到叙事,从人物到情感,饺子和团队用五年时间,真的把中国动画电影推到了新高度。
可《哪吒2》在金鸡奖的入围名单上,只混到了"最佳美术片"这一项。
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这最重要的三项连提名都没捞着。

他们是担心动画片抢了真人电影的风头吗?
还是觉得,动画就该在"儿童片"的框子里待着?
有人说,可能是团队原本就不在乎奖项,只是给主办方个面子,象征性的报了一下。
这话也毛病。
但金鸡奖作为国内顶尖电影奖,难道不该主动拥抱这样的现象级作品吗?
《哪吒2》开创了中国动画电影的新篇章,这是全行业的"奇迹"。
可金鸡奖没给它应有的位置。
甚至连借着颁奖礼宣传一波国产动画,给其他类型创作者打打气的机会,都浪费了。
这是失职。

04
饺子不来领奖,其实早有预兆。
《哪吒2》上映后,各种活动邀约像雪花一样飞来。
他一个没接。
回绝所有商业露面,埋头扎进《哪吒3》的制作里。
连周星驰的合作邀约,都被他婉拒了。
"我要确保第三部有更多的梗、更好的创意,对得起亿万观众。"
这是他接受采访时说的原话。

两部电影累计200多亿票房,换别人早飘了。
可饺子还是那个饺子--
戴着黑框眼镜,不修边幅,说话慢吞吞,像个技术男。
他信奉的逻辑很简单:作品才是被铭记的关键。
动画片靠的是集体创作,是无数个日夜的死磕细节。
不是靠宣发砸钱,不是靠导演站台刷脸。
看看那些花大价钱宣传的国产片,上映后让观众骂的还少吗?

"哪吒"系列虽然已经获得了观众的认可,但饺子最怕的,就是砸了自己的招牌。
所以他宁可闭关,也不愿意出来应酬。
至于奖项?
那是沽名钓誉之辈在乎的东西。
真正的创作者,只在乎作品能不能打动人心。

05
金鸡奖"太水"的声音,这几年越来越响。
评奖标准不公,人情世故作祟,圈子文化盛行。
这些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
可当《哪吒2》用"三无缺席"的方式,把这层窗户纸捅破的时候。
大家才发现,原来不是所有人都愿意陪着演这场戏。
电影行业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可前提是什么?
公平公正。
所有的奖杯都不如观众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