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交易。几千年前的人类并没有货币,都是以物换物。但这种方式很不公平,很难衡量双方交易物品的真正价值。所以后来古人开始使用贝壳做为货币交易。
随着时间的流逝,古人学会了炼制金属,就开始使用稀缺性比较高的铜、银、金,作为流通货币。
而白银这种贵金属更是古代中国封建王朝不可或缺的经济支柱,它既是货币的象征,也是权力与财富的标志。
按说白银作为古代货币,经过上千年时间的不断炼制,世间应该留存的有很多。可现如今那些古代的白银,却毫无踪影。这让人不禁好奇,那些巨量的白银都流向了何方?
白银的出现
白银在中国的开采和使用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商周时期,那时的人们已然掌握了银矿的采集与提炼技能。但早期的古人对白银认知有限,只因白银的稀有性常被贵族制成餐具或饰品,以表示身份高贵。
进入汉朝,汉武帝尝试通过添加锡成分将白银转化为货币。不过受限于当时的炼制技术水平,铸造出的白银货币形态不一,产量和防伪能力有限,所以也一直未能广泛流通。
直到唐代中期炼制技术提升,产量增加,白银才真正确立了其货币地位,不过那时的银锭,和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元宝形银锭不一样,唐代的银锭形状类似于小船。
到了宋朝时白银的经济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在明代时期白银正式被朝廷钦定为法定货币。尽管白银在历史上的地位崇高,存量巨大,但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却并非如我们想象中那么普及。
因为在古代,大多数白银都掌握在官员和富商手中,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白银在日常交易中的地位并不高。当时普通民众更多使用铜币进行买卖交易,现在的电视剧中,古代人们去饭馆吃饭、购物使用银子的情况并不属实。
那时炼制技术落后,不管是采矿还是炼制,都需要人工提炼,想要提炼出一锭白银耗费极大。这也造成白银的价值极高,只有王公贵族才能够使用,普通人根本用不起,甚至有很多古人一生都没有真正见过白银长什么样子。
电视剧中吃饭付银子,可以说是极度的不符合现实,也是极度的败家子,因为当时一锭白银就能买个面积比较小的商铺了。这种情况下就是富可敌国的和珅也不敢这样败家啊。
在当时普通人的月薪大概在50文左右,而一两银子就是1000文,可以购买上千斤粮食,所以普通人手中掌握的白银极为有限,也容易遭到杀身之祸。
因为古代阶级分化严重,剥削和贪腐更是常见,普通百姓的收入不仅要缴纳国库,还需应对地方官员的盘剥,所以即使百姓手中有白银,通常也会被藏匿起来作为家底,或者留着给孩子娶亲、做嫁妆等,不会轻易出现在市场上。
而且白银密度比较大,在北宋时期的50两白银,重量达到了2公斤之重。就算富裕人家,也不会随身携带很多沉重的白银。在商人进行大数额交易时更是麻烦,买一匹好的丝绸需要携带几十斤重的银子去购买,无奈之下最后演变出了"银票"。
所以白银虽然成为了法定货币,但流通量并不大。可以说当时巨量的白银只有极少的部分流通,剩下的一部分在皇家和国库中,其余的大部分白银都被官家和士族所埋藏。
不过在清朝时期,白银炼制技术的再度提升和千年时间的积累,白银终于成为了市面上主要流通的货币。不过随着清朝被推翻,在民国时期"银两"二字被废,改为"银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袁大头"。
白银消失的原因。
但为什么在民国时期还流通着巨量的白银,可到了建国后,世面上的那么多白银就突然了无踪影了呢?
一方面是古代不管是富贵人家,还是贫穷人家都讲究陪葬品,让逝者在另外一个世界也做一个富家翁,而白银作为贵重物品,也会成为陪葬品。像一些帝王将相的陪葬更是陪葬着巨量白银。
据传慈禧太后的陵寝光建造就耗资数百万两白银,棺木之上镶嵌着诸多稀世珍宝。再加之历代君王下葬时的丰厚陪葬品,可以说几百年来有无数的白银作为陪葬品,长眠于不为人知的地下。
还有一方面是白银作为稀有金属,不但可以作为货币使用,还能打造成各种首饰。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首饰都是彰显身份地位的表现,所以几百年间也有很多白银被打造成首饰,不在市面中流传。
民间就曾传言,清末起义军领袖张献忠在四川一地埋下巨量白银。2016年考古学家在岷江河道发现的明末遗址,其中出土的大量官银与碎银,便可能与张献忠的宝藏有关。
再有就是财动人心。白银作为价值极高的货币,很多不法分子就想到了作假。他们会收集大量的白银,将白银融化后加入便宜的金属,比如锡、铁等。最后在铸造成银锭形状进行流通,获取巨额利润。
那时锡、铁并没有白银值钱,人们为了防伪,确定白银的真假,所以在收到白银后会在白银上用牙齿咬一下。
白银的密度和锡、铁不同,这种很简单的方式就可以轻松鉴别出白银的真假,这也就造成了真正的古代白银表面并不像电视剧中看到那样的雪白光滑,而是坑坑洼洼。
这些被造假的白银也无法再流通,只能再次提炼。而古代的提炼技术落后,每次提炼都会有大量的损耗,这也导致很多白银被浪费、消失。
同时白银因为价值巨大,而铸造的白银规格一般也比较大。所以很多交易的时候,白银也会被不规则的分割成几份,用银块交易数额不大的物品。
比如我现在有一银锭价值1万,而我需要买一件价值5000的物品,那我就会把银锭切割成两半,从而平等交易。这样的交易方式也会对白银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耗。
白银因其物理特性也会氧化,再加之古代白银纯度比较低,所以很多白银在各种使用、交易中,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遭到损坏、丢失和磨损,而这也会导致很多白银逐渐消失不见。
不过这些因素对白银消失的影响相对有限,真正导致白银稀缺的关键在于清朝。清朝早期极为强大,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在康熙时期,因他连年征战,导致晚年国库空虚。雍正虽力图扭转乾坤,推行新政充实国库,但这些措施却被继任者乾隆推翻。
到了清朝晚期,因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国力衰退,面对列强入侵连连战败,签订多项割地赔款的条约。其中《辛丑条约》就赔付了4.5亿两白银,从1842年至1901年,累计赔付白银高达约13亿两,而当时清朝一年的税收也不过几千两。
结论
无数白银流失海外,导致我们如今很难看到古代的银两出现。还有一点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以防白银外流为名,大量收兑白银,这些白银的最终去向,或许随着蒋介石迁台而转移。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制定了工业化发展的策略,而白银因独特的物理特性,也被大批量的回收熔炼,用于支持国家的工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