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第二份协议出炉!特朗普亲自公布这个喜讯,越南也定了,待遇比他们还好
根据环球网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称,美国与印度尼西亚达成"对各方都有利的重大协议",这是继越南后东南亚第二个与美国签署类似贸易框架的国家。协议细节虽未完全公开,但特朗普反复强调"美国商品免税""印尼让步明显",引发国际社会关注。
从特朗普公布的条款看,印尼输美商品税率定为19%,比越南的20%低了1个百分点。看似微小的差距,背后是两国与美国谈判时的不同处境。越南此前被特朗普威胁加征30%关税,而印尼最初面临的税率更高--今年7月初,特朗普还在信中明确要对印尼商品征收32%关税。如今19%的税率,更像是印尼在"大棒"下争取到的"缓冲"。
特朗普(资料图)
但低税率背后藏着更多经济代价。特朗普称,印尼承诺购买价值15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45亿美元的农产品,以及50架波音飞机,其中不少是波音777机型。这意味着印尼需在能源采购、农产品进口和航空设备上大幅增加支出。此外,印尼还对美国商品全面开放市场,美国牧场主、农民和渔民将首次完全进入当地市场,本土相关产业可能面临冲击。更关键的是,印尼若允许任何商品经其转运至美国,除自身需缴税外,还要叠加商品原产国的关税--这种"转口连带责任",比越南此前提到的"转口商品加征40%关税"更隐蔽,却可能覆盖更广贸易场景。
特朗普为何急于公布这份协议?表面看是为"政绩"造势。他多次强调"美国商品零关税""市场全面开放",试图用数据证明关税政策"有效"。但深层动机与美国大选年的政治需求密切相关--特朗普需要用"对外谈判成功"转移国内对其经济政策效果的质疑,向选民展示"强硬外交能为美国争取利益"的形象。
特朗普(资料图)
横向对比可见,东南亚国家在与美国谈判时普遍处于被动。越南虽未正式接受20%关税协议,但特朗普已多次宣称"基本敲定",且越南转口商品的40%税率像悬顶之剑;印尼虽拿到更低税率,却被绑定了大额采购和市场开放承诺。这种"差异化条款",本质是美国利用贸易政策分化东南亚,削弱区域内国家联合应对的能力。
国际社会对美国的单边做法反应强烈。欧盟委员会近期敲定第二份对美反制清单,涵盖波音飞机、汽车及零部件、波旁威士忌等价值72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欧盟贸易委员谢夫乔维奇直言,"必须为所有结果做好准备",反制措施虽经多轮缩减,仍反映出欧洲对美国"关税大棒"的不满。中国则多次强调反对单边霸凌,称若相关协议损害中方利益,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正当权益。
值得关注的是,特朗普近期频繁提及关键矿产资源。他在白宫外记者会上提到,印尼拥有大量铜、镍等矿产,"美国对这些资源很感兴趣"。结合此前对印尼铜资源可能减免关税的猜测,这份协议或许隐含美国保障供应链安全的意图--通过绑定东南亚国家的矿产资源,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但协议能否真正落地仍是未知数。特朗普过往谈判风格显示,他习惯先高调宣布成果,再拖延细节或调整条款。美越协议签署多日,越南仍未正式接受关键条款;印尼虽称"将发布联合声明",却未公布具体时间。这种"先声夺人"的做法,让外界对协议的约束力和执行效果存疑。
特朗普(资料图)
从东南亚国家的角度看,与美国签署此类协议更像是一场"无奈的交易"。它们既想避免高关税冲击出口,又不得不接受美国附加的市场开放、采购承诺等条件。但长期来看,这种"一边倒"的贸易协定可能削弱本土产业竞争力,甚至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回到特朗普的"喜讯"--他或许认为这是政治胜利,但协议背后的经济代价和国际反应,终将成为检验其"交易艺术"的试金石。对东南亚国家而言,如何在维护自身利益与应对美国压力间找到平衡,仍是未来一段时期的关键课题。